張武昌

故鄉的房子,與我同齡。聽前輩說原來房子的正樓是在1929年被燒毀的,現在的正樓房子是在我出生那年重建的,它伴我度過了童年,與我一起成長。

房子的樓名叫「本源樓」,是橢圓形,有橫樓及石圍牆,正樓是四合院二進式結構,前堂有一部分沒有完成建造。房子是土木結構的,牆體用黃土拌石灰再加竹枝夯實而成。加竹枝是為了防止牆土乾後產生裂縫,同時也有增加穩固整體結構的作用。

當時建造樓房是非常講究風水的,祖輩特地把一條山泉小溪按照風水學,改道從大樓門前通過。大門朝向辛山方向,對着一座山峰以及大溪水流,倘若沒有東西遮擋,坐在門口的石椅上便可以看到白色的水流,像一把利劍似的直插本源樓。因此在門的前面約五六米處用石塊砌了一道石牆,用來遮擋看見溪流的視線。

本源樓周圍的路及樓坪均用石塊鋪砌而成,由此可知,建築此樓的祖輩是非常有錢的。外大門的門框是用石條砌成的,石條門柱的兩旁用紫紅色的三合土鋪底,上面刻有一副對聯:「本宅辛山開甲第,源流平水溯橫渠」。橫幅:「曲江風度」,橫幅是刻在石板上的。從對聯中可以看出先祖對風水以及人文教育都非常重視。

「甲第」是指豪門貴族。同時亦指科舉考試中的第一等,明清時稱進士。

「橫渠」意指張載,字子厚。北宋陝西鳳翔郿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他是程顥、程頤的表叔,北宋五子之一,理學家、哲學家。理學中,關學的開創者,也是理學的奠基者之一。

對聯的釋意是:這裏住的是朝氣蓬勃的豪門貴族;他們要在平水坑這個地方重溯張載的事跡。橫幅也具深刻含義:告訴族人,我們是從韶州曲江搬遷到此地的,要弘揚張九齡的風度。張九齡是唐朝開元宰相、政治家、文學家、詩人。

內門的對聯:「本自修齊立,源從孝友來」。「修齊」就是要整頓好家,就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就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就要先使自己心意誠實;要使自己心意誠實,就要先充實知識;要充實知識,又取決於對天下事理的推究。而「孝友」則是「善父母為孝,善兄弟為友。」即:孝順父母,友愛兄弟。時刻提醒着族人要「提高自身修為,管理好家庭;孝敬長輩,兄弟之間要團結互助互愛」。

正廳兩旁的對聯是:「本固根深如松如竹,源清流潔亦秀亦靈」。根基深厚牢固像松樹毛竹一樣;源頭的水清,下游的水也清。寓意要扎好根基,踏實做事;事物的良好開端,連帶的發展與結局也有好的結果;或喻身居高位的人清正,其屬下也自清正。提醒族人要扎好根基,踏實做事。樓體後堂為5間3層,正中地面為正上廳,兩旁3間,前1間2層,後2間3層,前堂也為5間2層設計。分前二後二共4個樓梯,後堂樓梯地面旁邊開設巷門,左側橫巷有水井。兩旁邊的橫樓分別為兩層高,正前方各有上落樓梯。

正樓兩側的正面均用生石灰土壘成約3米高的圍牆,樓正中是天井,下廳兩旁為建造洗澡用的浴室。若有貴客光臨,便會在上正廳擺席隆重接待。從這座樓走出去的文化名人眾多,散布世界各地,最具代表性有張笏初、張壯飛、張問強、張寬興父子4人。新中國成立後,還有幾個人在內地政府部門擔任重要職位。本源樓人對文化教育也非常重視,從此樓出去的後裔,有30多人擁有中專以上學歷,20多人從事過報紙媒體行業的工作,可謂是傳媒世家。

張笏初(張佩芬)是清明經進士,民國永定縣教育局長,中學校長,教育會長,勸學所長,是一個廩生。一生都從事教育工作,是一個有遠見的知識分子。在滿清末年就和一班朋友在縣城創辦師範學校,培養了一批教師,促使永定各鄉村普遍設立了當時所謂的「新學堂」,永定縣的教育事業從此得到飛躍式的發展。

張壯飛、張問強、張寬興3兄弟均從事新聞工作,在革命年代用筆桿當槍,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為新中國成立作出了許許多多突出的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張壯飛曾任福州市僑聯會副主席,中國新聞社福建分社副社長等職。同時,參加民主同盟的工作,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福建支部臨時工委會委員兼宣傳委員會主任,並先後擔任民盟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副主任委員、顧問,還是福建省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二至五屆常務委員。張問強在《香港文匯報》擔任顧問;張寬興則在《廣州日報》任編輯部主任的工作。

還值得一提的是,香港亞視原總顧問張立、《香港文匯報》原副總經理張新峰、香港《經濟導報》原經理張靈峰、中國新聞通訊社香港分社原副總編輯張穗峰、嶺南大學教授張南峰也是此樓人的後裔。

後來,隨着改革開放,村民開始前往沿海城市發展,並在工作地購房安居樂業,故鄉與我同齡的房子開始丟空。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返回故鄉祭祖,老房子還在那矗立着,就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臉上刻着一條條深深皺紋,歲月流轉,鉛華洗盡,仍以羸弱的身軀守候着這片故土,見證着故鄉日月輪迴、冬去春來。老房子早已人去樓空,好久沒人居住了。站在老房子前,望着那兒時玩遊戲的地方,雜草叢生,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有股說不出的滋味。

現在許多村民已遷走,他們逢年過節才會偶爾回來走走,感嘆世事的滄桑。我不禁感慨祖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鄉也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姓正享受着發展致富的成果,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