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有「外國勢力」要明年在香港舉辦「同樂運動會」(Gay Games),特區政府被動地配合。有議員大聲疾呼聲稱「同性戀危害人類生存」。筆者暗叫不妙,議員閣下中計了!然後此君被標籤為「歧視同性戀」,再被公開指責「令社會分化,引起社會上部分人的仇恨」。今時今日在香港,誰說了「同性戀的壞話」、誰就要倒霉!

「同性戀」本來就是個誤譯!

「性科學」(Sexology)也好、「性別研究」(Gender Studies)也好,研究人員必須意識到「男女有別」,如強行將男性和女性混為一談,則任何研究都不會得出有意義的學術成果。英語有「Homosexuality」和「Lesbianism」之分。筆者早在20年前就主張翻譯「Homosexuality」為「男同性性愛行為」,反對用「同性戀」這個誤導大眾、棍騙小孩的譯法。已故前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朱琪教授則認為當譯作「同性愛慾」。朱老師曾任「性病艾滋病預防教育研究室主任」(潘按:艾滋病即「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AIDS,港譯「愛滋病」)。如果筆者的資訊沒有錯,那麼全中國似乎就只有我倆一專家一小民「所見略同」。錯譯「同性戀」,會讓人將「Homosexuality」當為「柏拉圖式戀愛」,隱隱約約的被誤導以為只有戀愛而沒有「性交」。現時我會借鑑朱老師的高見,以「男同性愛慾」和「女同性愛慾」來取代在大中華圈被濫用到爛的「同性戀」。

假如當代中國人仍不覺醒,譯「Homosexuality」為「同性戀」,便會給「基解霸權」(Gay Liberation Hegemony)牽着鼻子走,以後再辯論這個議題就注定吃大虧!「基解霸權」是20多年前筆者著書抗衡「同性戀正常無害」謊言時擬定的名詞。他們可以創製「Homosexuality」,那麼我也有權定議新名詞以闡明我見。

「基」是英語「Gay」的音譯,本意為快樂。後來被「男同性愛慾者」強行全面佔用了,他們以「基生活方式」(Gay Life Style)的新詞,來與「Homosexuality」交替使用。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模糊了「男同性性交/男同性性行為」(Homosexual Acts)這回事。

談到這裏,筆者可以越俎代庖為議員先生解說一下。他其實在嚴厲批評「男同性性交/男同性性行為」!為什麼「老香港」只看不順眼「男同性性愛行為」,卻不怎麼批評「女同性性愛行為」?為什麼老一兩輩的中國人主流認為「男同」有害、「女同」無礙?因為中國人從來都知道「男同」極多牽涉性濫交和性病傳播;這在「女同」是極輕微,甚至不存在的。給「外國勢力」洗腦的香港小孩就只知「同樂」而不明男女有別。

此下,筆者要給年輕朋友「科普」一下「人類性愛行為」(Human Sexuality)的基本特徵,才可以明白「男同」和「女同」之別。「基解霸權謠言惑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