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私有化外,本港市場對公司除牌及向下炒等現象,也一直困擾着小股民。「很多長期停牌的股份,其實本身並無違法,也是有足夠資產的,可能因為缺乏合適業務或種種原因,被介定為不適合繼續上市,好了,監管機構可以將他們除牌,但小股民的權益怎樣保護,多年來並沒有實際改進。」
建議大股東要回購散戶股份
對不少股民來說,原本是投資一間上市公司,後來因為公司除牌,令手上股份變成「私人企業股權」,既不能在二手市場脫手,公司大股東也甚少會主動回購,更莫講派息分紅,持股可謂立變「廢紙」。為加強對除牌公司的配套,陳仲翔建議,上市公司一旦被除牌,大股東需要以某一訂價,回購小股民手上股份,又或者港交所(0388)設立「櫃台交易市場(OTC)」,讓手持退市股份的股民仍然有個出貨路徑。
另外,將股價向下炒的現象,不單被本港股民詬病,連內地股民過去也表達過強烈不滿。陳仲翔指出,因為當局少有就向下炒執法,使向下炒曾經肆無忌憚,肆虐散戶。後來在2018年,港交所針對供股、合股、拆股等「向下炒」財技,包括禁止所有會令累計價值攤薄效應達25%或以上的供股、公開招股及特定授權配售,才令向下炒風氣減少。
永安旅遊供股傷害老股民
此外,港交所亦頻頻出招,要向下炒的上市公司停牌,此舉雖然懲罰大股東,同時也損害散戶的利益。陳仲翔回憶說,當年前身為永安旅遊的連番供股事件,他仍記憶猶新。當時他在股東會眼見有老股民向當時的管理層下跪,但管理層仍然執意大額供股。後來,他聯絡上了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她介入事件,證監會表示關注後,永安旅遊才取消供股計劃。
陳仲翔表示,一般而言,他是不會投資於一隻經常供股的股份上,除了一隻前身為永義實業的高山企業。該股雖然經常向下炒,施展財技在市場獲利,但其實該股的資產豐厚,股價卻被過分質低,當時曾有一名富有的印度裁縫出手狙擊該股,他便跟風買入,博一博收購戰能否打得成。不過,後來該公司大股東與該名裁縫談妥條件,收購戰沒打成,他的投資也告損失,惟他形容投入不多,所以影響輕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