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夫婦在北京「七君子」集會地合影。
●程治平童年是名副其實少爺仔。
●少女時代的何冀平。
●何冀平與丈夫程治平相知相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兩位愛國知識分子來自不平凡的家庭,程治平與何冀平的相識相知,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淵源。原來他們各自的父親都是國民黨政府高官李宗仁身邊的官員,同屬「桂系」,兩家人是世交。程治平說,從來都知道有位「何伯伯」,但並不曾想對上何家千金是何冀平,「記憶中我有一張照片,就是我被抱着的,在『蔭園』裏(何冀平父親的家)。」

何冀平與程治平同樣是幼年在香港度過,她說,「至今還能記住彼時仍是一片荒蕪的荃灣,有父親創辦的學校和一間『蔭園』,其他已沒有太多記憶。」

各自經歷時代轉變,再重遇,兩人有種天然心靈相通,然後走在一起。何冀平感慨地說:「別人不一定理解我們的背景和經歷,但我們互相就有一種默契和共同語言。」而程治平認為與妻子最大共通點不僅僅來自兩家世交,而是「都是北京孩子」。

兩個香港出生的「北京人」經歷確不尋常。程治平父母為了讓他有更多機會了解祖國,把他從教會學校轉到愛國學校上學,程治平也很喜歡,在校園裏唱紅色歌曲。放暑假到內地遊歷,比其他同齡小朋友多了一份見識和對國家的感情。1965年,父親程思遠陪同李宗仁伉儷從海外回到祖國,中一的程治平也隨父母轉往北京定居,很快適應了,變成「北京孩子」。

程治平之後被安排入讀頗有名望的101中學。「在香港曾讀愛國學校的我,很適應101中學的學習環境,可惜因為『文化大革命』中斷了升大學機會。」程治平說道。文革後全國高考恢復,成了他人生重要的轉捩點。「鄧小平提出這政策是一個極大的功德,所以我一直很崇敬他!」

而何冀平也在時局的長河中顛沛流離。由於父親仍在香港生活,這層關係便成了她在北京曾遭人「嫌棄」的因素。同樣因全國恢復高考政策,何冀平被中央戲劇學院的戲劇文學系錄取,準備拿着筆桿子書寫故事,也寫自己歷經的歷史。在歷史的眼光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固然有屬於自己的作品承載生命,卻又是另一個視點中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