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減醣電飯煲近年成為人氣家電,部分品牌聲稱有關電飯煲煮出來的飯,醣分較傳統電飯煲低,有助控制用家的血糖及體重。不過,消委會測試市面11款有減醣功能的電飯煲,發現6款減醣飯煲煮出來的飯,碳水化合物含量比傳統飯煲煮出來的飯高0.6%至16.5%。消委會不建議消費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單靠減醣電飯煲來控制病情,提醒消費者控制每餐的進食飯量,此舉能更直接和有效控制攝入量。
消委會測試市面上11款減醣電飯煲,以每100克米飯計,發現煮出來的減醣飯,平均碳水化合物含量只較傳統電飯煲煮出的米飯減少約4%,其中一款飯煲以「減醣模式」煮出來的米飯,碳水化合物含量甚至較其「正常模式」更高,減醣效果成疑。有9款電飯煲兼具「正常模式」及「減醣模式」,兩種模式煮出來的米飯,整體碳水化合物含量平均相差12%。
消委會指出,若生米量不變,進食減醣飯和正常飯,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沒有明顯分別。以減醣幅度最大的電飯煲為例(Thanko),每100克由「減醣模式」煮出來的米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正常模式」低45.3%,而水分則增加31.6%,所以若消費者維持同一食用分量,進食減醣飯便會攝入較多水分及較少碳水化合物。
該款電飯煲如分別以「正常模式」及「減醣模式」蒸煮75克生米(即一般電飯煲煮出大約一碗飯分量),並讓用家吃下所有米飯,「減醣模式」煮出來的米飯,總碳水化合物含量只較「正常模式」略低0.6%。
減醣飯煲的原理是煮飯時將已清洗的米放入帶孔的飯煲內鍋,並加入大量的水,使米的部分澱粉溶於水中,然後在蒸熟過程中,米水與米漸漸分離,聲稱能使含醣量減少。但醫學會指出,不同種類的米飯,升糖指數各有不同,白飯的主要成分是澱粉質,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低醣飯煲雖能篩走少量澱粉質,但烹煮過程中的水分較多,會使升糖指數進一步上升。
減食量更有效減醣
消委會認為,減醣電飯煲表現參差,部分甚至沒有明顯效果,故不建議消費者,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單靠該類產品來控制病情。另外減醣飯的水分較多,消費者須注意控制進食米飯的分量,才能有效減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