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言虎

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數以億計的農民工進入城市,由從事農業轉為從事非農產業,促進了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成為城鄉發展的強勁驅動力。而隨着中國大土木行業越來越多地推行智能建造和工業化,培育高素質的產業工人也迫在眉睫。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韓言虎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尤其在當前的智能化時代,5G、大數據、物聯網、BIM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是對建築勞務工人產業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須掌握智能設備操作

「隨着互聯網和新興產業的發展,如今更多年輕人願意去從事一些新興行業。」韓言虎說,相較而言,建築行業由於工作環境、工資待遇、城鄉二元結構等種種原因,如今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新生代工人無法及時補充上來。「在此背景下,勞務用工荒日益凸顯,包括建築勞務在內的建築產業升級尤為必要。」他說,推動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變,未來應通過工業化、機械化、自動化和工廠化,來代替手工作業和半手工作業狀態,從而彌補工人的不足。「要讓工人在流水線上去學會機械化和智能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不僅要掌握施工技術,還要掌握先進的工廠化生產、現場的機械化吊裝,甚至是智能化的協同控制,這才是新時代背景下的產業工人。」

自動化是另一條出路

韓言虎表示,一方面,可從高校專業設置方面着手,通過開設智能建造專業等,培養科班出身的建築人才往產業化、機械化、智能化轉變;另一方面,要積極從一線農民工隊伍中吸收先進力量,通過培訓和再教育,培養一批新時代的產業工人。

隨着全國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例持續上升,韓言虎稱,可以預見在未來一個階段,老齡化的農民工勢必將退出歷史舞台。「在產業化、工業化、機械化和智能化的發展過程中,建築產業工人若青黃不接,嚴重不足,未來行業出現無人工廠也是極有可能的事。」對於內地不少建築施工企業探索建立自己的勞務公司,組建自有工人隊伍的做法,他認為這也是建築勞務產業化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市場化的過程中,企業和工人都需要為對方創造價值。農民工要有學習和改變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企業也要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並為員工發展做好配套服務。」●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仕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