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銀行經濟師謝棟銘 華僑永亨銀行經濟師李若凡

本周,全球外匯市場主要有兩個宏觀主題,除了萬眾矚目的通脹之外,市場也開始越來越接受一個觀點那就是全球增長的引擎正開始由美國轉移至歐洲。

當一切皆能被解釋

周四公布的美國通脹數據又是各種爆表,但是市場總能找到理由解釋,因此對匯率市場的影響曇花一現。最讓筆者意外的是美國的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在通脹數據之後竟然大幅回落。投資就是這樣,只要能自圓其說,管他洪水猛獸。

總體來看,雖然美國通脹數據持續超預期,但是依然還是沒有跳出臨時性這個緊箍咒。認為目前通脹上漲只是臨時的不光只有美聯儲,歐洲央行也有同樣的觀點。周四6月份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上,雖然委員會指出通脹上漲超過預期,但是依然維持通脹上升趨勢只是暫時性的這個觀點。對於核心通脹預期,和3月份相比,歐洲央行官員僅上調了0.1%至1.1%。除了歐美發達經濟體之外,主要新興經濟體中包括中國和巴西也公布了5月份通脹數據。雖然巴西通脹由之前不到7%上漲至8%以上,但是官員認為通脹將在6月和7月見頂。而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雖然大幅上升至9%,創下12年高點,但是中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卻依然溫和,因此對貨幣政策影響並不大。由於市場總能找到理由解釋目前的通脹數據,因此並不足以讓美聯儲感到焦慮。進而並不影響市場對全球央行退出寬鬆政策的判斷。

歐洲樂觀情緒升溫

除了通脹數據之外,隨着歐洲主要經濟體疫苗接種加速,市場對歐洲經濟的樂觀情緒也進一步上升。本周公布的德國4月貿易數據也顯示出口進一步改善。此外,6月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中最大的變化當屬歐洲央行員工對歐元區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上修。相較於3月的會議,歐洲央行將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分別提高了0.6%至4.6%和4.7%。而央行行長拉加德也指出疫苗推廣、服務業需求恢復以及全球經濟持續復甦使得央行對經濟前景越來越有信心。

雖然外匯市場已經很早就看好歐洲經濟的復甦(看歐元二季度的表現就知道),但是從頭寸來看,很多買方投資者的轉變卻相對較慢,不過最近筆者也了解到越來越多買方現在開始看好歐洲經濟的復甦。有些甚至上調了歐洲的權重。買方投資者的轉變或許將進一步支持歐元區資產包括歐元。總體來看,美元和歐元這場拔河比賽目前似乎正處在僵持中。就連5月份爆表的通脹數據也無法打破這種僵持。下周美聯儲6月的會議是否能打破這種僵局呢?讓我們拭目以待。隨着夏季假期的臨近,外匯市場的波動性或許將繼續保持在低位。 (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