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外國制裁法昨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並正式實施。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化與全球問題研究所副教授戚凱就此向香港文匯報表示,近年來,美國等部分西方國家圍繞涉港、涉疆等事務強行制裁、干預中國,中國出台反外國制裁法是法律意義上的宣誓,反對濫用制裁。通過立法反對外國的干預,是國際通行辦法,包括歐盟在內的多國都曾出台相關法律。他認為,通過這部法律實施,中國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等,應對挑戰、防範風險的法律「工具箱」將更加充實。

近期以來,美國等國家借香港等內政問題不斷向中國發難,甚至啟動制裁官員個人等手段。專家認為,拜登政府對特朗普的政策具有延續性,美國干預中國事務、制裁中國機構與人員的基本法律和政策立場不會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實施反外國制裁法,為中國的反制裁提供法律支持十分必要。

戚凱表示,美國的很多法律法規均含有「長臂管轄」的內容,相關「武器庫」規模龐大,一旦有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調用合適的「武器」。他認為,為應對「長臂管轄」的挑戰,中國也需要建設自己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充實自己的『工具箱』」。

可及時阻遏非法制裁損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認為,反外國制裁法主要將在兩個方面產生作用。首先是阻斷,也就是及時阻止外國非法制裁可能產生的損害,讓那些制裁不發生效力。第二是反制裁,對於對方的制裁,中國將根據需要選擇同等制裁,或者讓對方更加痛苦的反制裁。他表示,這部法律為此提供了很多工具,比如限制出入境,凍結資產賬戶,對有關實體和個人進行制裁、使之和外國制裁相對等等。

戚凱表示,為了對抗美國濫用「長臂管轄」,歐盟曾經出台《歐盟阻斷法》。通過立法,反對外國濫用制裁、干預,也是國際通行的辦法。他表示,面對西方國家濫用制裁等問題,仍需要多管齊下,包括積極地在國際制度的框架內解決這些衝突等。●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