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導學生愛國、成為好公民,是學校應有之責。自港英時代建校至今,培僑中學一直秉持愛國的精神及理念培育學生。除了升國旗、奏唱國歌等儀式,該校亦在課堂內外加入介紹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知識,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新中國及為國家發展付出的血汗,作為愛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環節。
「培僑中學一直堅守『培才思報國』的教學理念,希望學生立報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現任校長伍煥傑這樣介紹學校的辦學理念。他認為,中國發展能取得矚目成就,點點滴滴都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貢獻,「由帶領中國走向小康社會,以及近期的抗疫工作,可見只要人民出現困難,中國共產黨都會站在國家最前線,堅持為人民服務。」
「黨史都不知,怎貢獻國家?」
為了讓學生全面認識國家,中國共產黨歷史更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伍煥傑表示,在初中中史科會介紹與中共相關的歷史事件,「如果連國家的執政黨歷史都不知道,又如何貢獻國家、往內地發展呢?」
辦軍訓活動教國防知識
正正由於學校發展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校方每年亦會為中一新生及插班生舉行「校史課」,讓學生從展板、珍貴藏品中,了解國家發展對學校帶來的影響。伍煥傑又指,學校每年均會為中一學生舉行軍訓活動,讓他們體驗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生活,學習國防知識,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一部分。此外,學校亦會安排高年級學生參加各個省市的歷史文化之旅、粵港澳大灣區考察活動等,讓學生認識國家歷史文化及現行政策。
現時香港社會政治環境複雜,被問到會否影響學校推展國情教育的步伐時,伍煥傑認為,隨着香港國安法實施,教育局不斷完善有關課程及支援,相信資源會愈來愈多,有利學校進行國情教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