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珍

美國接連運用輿論、法律、外交手段遏制中國,無所不用其極。香港的黑暴,被他們稱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美國示威者闖入國會大樓,卻被痛斥「違法和暴亂絕對不可接受」。這種「雙重標準」完全是制度霸權邏輯作祟,完全罔顧每個國家、地區都有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制度的權利。

美國國會參議院規則委員會、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6月8日就今年1月發生的國會山騷亂事件發表調查報告,長達127頁,隨處可見「騷亂」和「暴徒」等字眼,應用到香港時則搖身一變成為自由、民主、人權運動,稱暴徒是「英雄」、「鬥士」。這已不能用意識形態偏見來加以概括,而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和居心險惡的政治伎倆。美國「雙重標準」背後就是遏制中國,就是制度霸權。當中邏輯,不外乎誇耀自己的制度是最好的,別人的制度都要被推翻。

高尚幌子 險惡用心

美國國會今年1月6日下午舉行特別聯席會議,大批支持特朗普的示威者闖入國會大樓,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會議中斷、議員和與會者更要倉皇避走。事件中,有4人當場死亡,50多名示威者被捕,華盛頓宣布全城宵禁。

美國示威者蒙面、衝擊議事機關等手法,與香港2019年修例風波中,暴徒闖入立法會大樓破壞情況相類似。2019年7月1日,暴徒衝擊並佔領立法會大樓,闖進大樓內大肆破壞及塗污,最終被破壞的設施需耗費4,000萬港元維修。

當美國政客被問到美國極端民粹派進攻國會大樓與香港暴徒攻進立法會大樓兩者有何分別,為何採「雙重標準」時,他們解釋說美國保護國會大樓是捍衛民主,香港進攻立法會大樓是爭取民主。如此赤裸裸的「雙重標準」,充分暴露了他們在看似高尚的幌子之下,破壞人權民主、打壓中國發展的險惡用心。

當年美國政客多次就香港修例風波發聲,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更曾公開稱,發生在香港的黑暴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痛斥衝擊國會大樓的暴徒,他說:「違法和暴亂絕對不可接受。」不過,面對香港立法會衝擊事件時,他卻說:「我們永遠站在香港人那邊。」同樣,歐洲多國政府領袖相繼站出來公開譴責美國「國會山淪陷」事件,但令人不解的是,他們卻支持香港暴徒衝擊立法會的惡行。

美國「雙重標準」完全是建基於意識形態偏見的制度霸權邏輯。他們的霸道邏輯是:只有他們的制度是優越的、高人一等的,所以他們完善自己的制度才是正當的;其他與他們不一樣的制度是落後的、低等的,只有仿效他們的制度改革完善,才能夠接受,不然就是大逆不道,就要干涉打壓。這種邏輯,完全罔顧每個國家、地區都有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要制度的權利。

「強權即真理」思想根深蒂固

這種美式「雙重標準」,背後是根深蒂固的霸權邏輯。為實現美國利益最大化,一些美國政客可以不遺餘力地在世界各地挑起騷亂,發動「顏色革命」可以毫無底線地「洗白」自己、詆毀抹黑他國。美國肆意妄為,莫此為甚。說到底,他們的眼裏「強權即真理」,彷彿世界還停留在「叢林法則」的舊時代。

美國接連運用輿論、法律、外交手段,為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完善香港選舉制度的草案,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賴斯聲稱有關草案「對香港自由及民主進程帶來直接打擊」,然而,美國在經歷了去年大選混亂及今年初國會暴亂後,眾議院急匆匆通過美國選舉改革法案,同樣是堵塞選舉制度漏洞,在美國就變成了「完成一代人的改革壯舉」,這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他人點燈的行徑,再次暴露了美國「雙重標準」的霸權邏輯。

美國政客根本不關心香港的人權與民主,不關心香港市民的利益和福祉,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搞亂香港,並不惜以毀掉香港去阻遏中國發展進程。美國一些政客的雙重標準,不管包裝得如何漂亮、表演得如何動人,也終將遭世人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