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台灣新增219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確診個案中新增22例死亡,累計死亡病例超過300例。圖為台灣新竹科學園區搭建篩檢站,為1萬名外籍勞工篩檢,希望阻斷傳播鏈。 中通社

新竹醫護精準抽打藥液 非「偷工減料」是用心良苦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聯合報》、《華視新聞》報道,台灣當局購買疫苗進展緩慢,讓民眾受苦,醫護受累。新竹縣一家衞生所統計出用1,790劑疫苗幫助1,955人完成注射,平均每瓶10劑量疫苗施打了11人,儘管醫生解釋此舉是符合疫苗使用標準的,「能省一人劑,就賺了一人劑」的用心良苦讓民眾覺得心酸又感動。

據報道,近日新竹縣竹北市衞生所公布AZ疫苗(阿斯利康)的接種情況,他們領用了1,790劑疫苗,卻成功幫1,955人完成施打,「靠得是精準的抽取與施打,盡可能減少浪費。」竹北衞生所解釋,同仁在抽藥時細心、專注,不要浪費藥液,多打了165人,表示現在疫苗缺貨,「能省一人劑,就賺了一人劑」,但也特別強調,注射進每一個人身體內的劑量都是相同的。

原廠預留了緩衝量

「在疫苗取得相對困難的當下,每一滴疫苗都很珍貴。」有島內醫生在臉書解釋說,AZ疫苗原廠填充時,通常會預留一定的緩衝量,若注射時使用「低殘留空針」,或許就能多讓10%的人注射疫苗,類似做法,澳洲、英國、加拿大都有公開說明。不過,醫生也解釋「各國政府的建議都是,剩下的量如果足夠0.5mL,那就可以多打一人;若不足0.5mL,則不建議從另一瓶的殘餘再去拼湊。」

相關報道下方,不少台灣網友留言感謝醫護的付出,也有網友為此前質疑醫護是否在注射時「偷工減料」道歉,體會到醫護人員希望為盡可能多的民眾注射的良苦用心。事件背後的核心原因,就是台灣當局無力在短時間內進口到更多疫苗導致嚴酷疫情下,民眾無法獲得足夠的保護。

疫苗到貨率僅4.43%

台灣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布,當日新增219例本土病例,並新增22例死亡病例,累計死亡病例已經超過300宗。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衞福部門負責人陳時中當天赴民意機構列席防疫相關會議時,藍綠陣營民意代表紛紛表達對當局的強烈不滿。蘇貞昌在民意機構備詢時坦言,國際疫苗在供貨、輸送端都有問題。台灣防疫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承認,本來已簽約的COVAX(世衞新冠疫苗實施計劃)疫苗要到7月才能進來,AZ疫苗需往後延後1個月。國民黨民代曾銘宗詢問,購買簽約購買1,000萬劑AZ疫苗,是否沒寫交貨時間,怎麼會簽這種約?陳時中辯解稱,有預立的目標,可是一直延遲,沒有強制性。

民眾黨籍民代高虹安質詢時質疑,今年2月蘇貞昌就聲稱台灣可獲得2,000萬劑進口疫苗,但現在到貨率不如預期,僅87.66萬劑,到貨率4.43%,到貨的困難點到底在哪裏?蘇貞昌說,困難點是變種病毒讓世界各地疫情嚴峻,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搶疫苗,供貨、輸送端都有問題,有關購買疫苗是事實,但到貨面臨各種情況,台灣困難多於其他地區。

高虹安反譏,成功的人找困難、失敗的人找借口,面對已簽約訂單到貨率不到5%,應該要求供貨廠商到貨速度盡快。她追問,現在公布的8月底1千萬劑疫苗裏面,包含多少台灣自產疫苗?陳時中回應,預估是100多萬。

在民代壓力下,蘇貞昌和陳時中才被迫首次對疫情做出正式道歉,稱看到民眾受苦,甚至死亡,沒有100%把民眾照顧好,覺得深感抱歉。民進黨民代蘇治芬追問,新冠肺炎疫情從去年2月到現在,已經過了約16個月,時間相當漫長,到底何時疫情才能放緩?蘇貞昌則又提到台灣此前防疫做得很好,但是也承認,這一波疫情要歸零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