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上文為膾炙人口,也被列入教科書的一篇議論散文《愛蓮說》,乃北宋著名理學家周敦頤所作。「說」是古代文體之一,「說者,釋也,述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文章辨體序說》)。此文為周敦頤送予友人沈希顏,以讚其具君子美德。
本文實是一篇「託物言志」之篇。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描繪蓮的氣度、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映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
在寫作技巧上,文章還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以菊、牡丹來襯托蓮之美;還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相對比,使蓮之品格更加提高,也使「愛蓮」之主題得以加深。
蓮,一向受人喜愛。不過,也常常給人帶來一個疑問:「究竟蓮花是否就是荷花呢?二者有沒有分別呢?」
很多人都誤會睡蓮就是荷花,把二者誤認為同一種花卉,原因是它們同生長在水面上,同樣美麗清雅,有如仙女般可愛。其實它們是不同的。二者雖同都屬蓮科水生植物,但荷花是山龍眼目,又稱蓮花,而睡蓮是睡蓮目。屬性不同,形態和藥用價值亦不同。
我們採摘蓮子、蓮蓬、蓮藕的,其實是荷花,而非睡蓮。兩者的花都可泡茶和製香水香料。不過,很多人懶得去分辨,甚至說它們都是一樣吧。
荷花只會在烈日和熱浪下盛開,而這個特點,令它被稱為夏季的花神。在「小暑」綻放的荷花,對觀賞者來說是感官享受。而且,也代表暑假開始了。
每年的「小暑」降臨,意味高溫將至。這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普遍上升至36℃,但還未到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乾脆把這個節氣,稱為「小暑」。
每逢暑假,去杭州遊覽西湖的人非常多。有人賞荷之餘,摘下蓮芯,剝去它的外皮和中間的芯(因為太苦),就是新鮮的蓮子。有人喜歡放進口即食,也有人泡茶。
有種蓮芯茶,味道有點苦,卻很清涼,是清熱去暑的佳品。中國人即使在夏天,也喜歡飲熱茶。他們認為,天氣炎熱時,人體血管處於擴張狀態。如果飲太多冰水,會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對身體有害。
相反,飲熱茶可加快血液循環,排出汗液,更利於身體散熱。中國人常說:「心靜自然涼」,是因夏天時心情比較浮躁,會易發脾氣。有人選擇到池塘邊吹下風,欣賞下荷花,來令心情清靜下來,煩躁和悶熱也消除了。
千年以前的南宋,杭州是當時的首都。在那段文化藝術發展的鼎盛時期,杭州也是當時的文化中心。賞花、插花和畫花,就是那時流傳下來的幽雅舒適的生活態度。
儘管杭州在急速發展,2016年曾在此召開「G20高峰會議」、2018年本地生產總值達到1,670億美元,杭州人仍然喜歡在悶熱的夜晚,到西湖邊納涼。而詩人和畫家,都善於在荷花中尋找智慧,領會生命的奧秘。
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成為正直與純真的象徵。藝術家就更易被吸引,甚至用不同的角度,去捕捉它的美態。繪畫是一個可以讓自己的心性,更顯得幽雅的一項工作。因在美術創作過程中,要思考如何鋪排,心靈自然先要沉澱下來。
很多人都會沉醉在荷花的香和美之中,而杭州人喜歡說:「每個人眼中的荷花都不一樣」,因每個人的心中,也有自己的夢想。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