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8日,香港佳士得舉行中國古典傢具專場,一把估價800萬至1,200萬港元的明末清初黃花梨麒麟紋圈背交椅,以估價6.8倍5,500萬港元落槌,連佣成交價近6,600萬港元,刷新了交椅的世界拍賣紀錄。溯其來源,此椅曾於2002年在紐約佳士得以24.8萬美元拍出,19年間大幅升值近34倍。
交椅由可摺疊「胡床」改良而來,設計精細,可摺疊運送以供野外郊遊、圍獵、行軍作戰之用,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坐交椅乃是身份、地位的高貴象徵,因此我們亦常用「第一把交椅」譬喻為首領。但正是因為交椅結構複雜容易導致損壞,傳世者稀少。在各種明朝流傳至今的傢具之中,以圓後背交椅最為罕有。根據統計,與拍品近似的黃花梨圈背交椅,有記載的不過30餘例,可流通者只有10多件,其餘皆為博物館所藏。
就整體選材及設計而言,此拍品其實並非最頂級之作。一來,交椅的尺寸相對而言不算大;二來,椅背所飾的並非象徵着帝王的龍紋,而是麒麟紋,這在明清時期為高級官員的紋飾;第三,各個交接處和腳踏等易損處亦包以銅飾件,而非鐵鋄銀工藝,相信為後世修補。但因拍品保存至今仍然完好,實屬難能可貴,能夠刷新紀錄亦不意外。
常見的交椅可分為兩種款式。一種是上文所介紹的「圈背交椅」或「圓背交椅」,椅身上半部分如同普通的圈椅;而另一款只設靠背,上部如燈掛椅或一統碑式,被稱為「直背交椅」。
筆者所收藏的一件明黃花梨直後背雕鷹石圖交椅,正是後者。交椅靠背的浮雕圖案尤為生動,描繪了一隻回首張望的雄鷹,立於奇石之上,亦稱「英雄獨立」。●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