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買『LV』給太太了,它只不過是『LOVE』的一半而已。」

這句佻皮的說話,引得哄堂大笑,更贏得在場男士們的熱烈掌聲。這個幽默佳句,是現代詩人,余光中教授對理想的愛情觀的一個看法。

余光中教授覺得,夫妻相處,難免會有不同意見、不同看法,最重要的是如何把分歧化解。他認為:可以用幽默的說話,把遺憾與分歧,「化險為夷。」

分歧會令人忿怒、遺憾會令人傷感,這些都會破壞感情、傷害彼此關係的。既然爭吵未必能改變現實,徒傷心也好像跟自己過不去,那就先要「看得開」。就算面對生離死別且能從容,那些「情關」又怎麼不能跨過?

而「跨過」的方法,就可用幽默來化解。而二人感情之所以能長久,最重要的是學會「妥協」。二人總有意見不合的時候,要長久,就要懂得妥協,「一人讓一步。」

說到婚姻,余光中曾說過:「家是講情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夫妻相處是靠妥協,是一對一的民主,一加一的自由。」若不是大是大非,在情人面前就應說情,不應處處要對方跟着自己那一套。

余光中教授夫妻,自稱兩人幾乎沒怎麼吵過架。或者是因為大家的興趣和價值觀相近,而且大家曾經歷過動盪世代,因此特別珍惜。

在余教授夫妻結婚35周年時,他當眾說了個故事,說到:「一次,妻子在睡夢中醒來,跟他說,記得夢中二人倚着大樹,而他說了一句:『我會等你。』其他的她就不記得了。他這時對枕邊人說,或許那正是我們的前世,而現在就是那痴心妄許的來生,只是過了奈何橋,記憶都依稀。」

接着,他堅決又肯定地說:「讓我們來世仍做夫妻。」這句話半點也不是幽默,而是清深款款、柔腸百結的情話、誓言、承諾!

余教授曾為幾十對新人證婚,每次他都送一本英國劇作家王爾德的《理想丈夫》中譯本給新人,提醒他們要互相體諒,才能白頭偕老。典禮上,有人向余教授請教到夫婦婚姻相處之道。

他這樣答:「有一對慶祝六十周年鑽石婚的夫婦,真不容易哪!這得兩個人合作……」他幽默地說:「如果其中有人『先走』,或者離婚都不成。得兩個人都長壽,且不分離。」

他又說:「有時男人會覺得妻子做得不合理,若義正辭嚴地指摘她,可能又是另一場『世界大戰』,但若能像我般語氣放輕,不但能表達意思,還可博得紅顏一笑。」

他繼續說:「你們比較幸福,生於算是安穩的年代,不怕朝不保夕,就忘了彼此能遇到,不是理所當然的,不要忘了要珍惜。現代的愛情彷彿都『朝花夕拾』似的,合不來就分開。以前的人,東西壞了會拿去維修,而現在的人就只會丟棄。要一起走下去,就需要二人合作。不全依自己,也不全依他。懂得妥協,關係才會長久。」

余教授提醒大家,「女子要做自己的『主人』,全憑愛得徹底。」「一段平衡的關係:一方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一方則要珍惜感恩。」

兩個人由相愛到結婚,既是一種緣分,但不要以為如何驚天地、泣鬼神,也不用期望那會是一段「傾城之戀」。相反,有很多人會形容婚姻生活淡如開水,所以難怪有人說「婚姻是戀愛的墳墓」。

女作家張愛玲卻拋出一個跟余光中對立的問題。她比余光中只是早出世7年,偏偏兩人的觀感有很大的差異。張愛玲覺得,在傳統的婚姻關係中,女人是男人的附庸。在父權的社會中,女人要活出自我才是擁有最實質的幸福。

張愛玲覺得:「男人不僅喜新,其實也戀舊。」(《留情》)男人總是希望「紅玫瑰」和「白玫瑰」兼得,結果吵得天翻地覆,夫婦折騰得七勞八傷。

有人說過:「看懂了她的《留情》,也就看懂了婚姻。」但那又何嘗容易看懂?這書中還有一句更經典的台詞:「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段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張愛玲對人性的批判和揭露,是那麼深刻和全面,對婚姻也有點負面。

所以,如果你看張愛玲的書會感受到一些壓力,那麼間中看看余光中帶點幽默的書作調劑,未嘗不是件好事。

●雨亭 (退休中學中文科教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