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中文大學推算全港有約2萬名社區隱形患者尚未被發現,其中部分人更通過反覆的病毒檢測。香港文匯報昨日訪問了檢測業界中人,拆解影響檢測準確度的三大成因:採樣手法、核酸提取技術,以及試劑質素,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增加「走漏」風險。業界建議香港特區政府兼用快速抗原測試,與核酸檢測互補不足,並對全體市民進行大規模的抗原測試,全面掌握香港隱形患者人數。

坊間對檢測詬病最多的就是工作人員的採樣手法。從事建築業的林先生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去年至今他已先後接受過數十次病毒檢測,但採樣體驗幾乎次次不同,「有時就好淺地、輕輕撩下喉嚨,有時又插得好深,好睇嗰個人(採樣員)心情咁,都唔知檢測來有無用。」

承辦商倡大規模抗原測試

政府認可檢測承辦商相達生物科技創辦人招彥燾表示,採樣深淺需要拿捏平衡點,卻因此造成偏差,「如果採得太深,市民可能會好抗拒,或會降低自願檢測率;如果引致檢測者打噴嚏,對採樣員也造成風險。」政府會對檢測承辦商的各個操作環節定期做評估,相信會起到把關及監控檢測質素的作用。

他續說,採集的樣本送到化驗所後,需要經過核酸提取步驟。該步驟由人手進行,提取手法參差會對檢測結果有一定影響。同時,PCR試劑質素參差也可能導致檢測準確率相差數倍。

由於核酸測試涉及多項程序,即使每日檢測量高亦只能覆蓋部分香港人口,招彥燾建議特區政府考慮大規模推廣快速抗原測試,目前抗原試劑已實現量產,一間試劑廠每月可生產數百萬劑,「如果全香港人每個月都能自己檢一次,會有好大幫助。」

在血清抗體測試方面,招彥燾認為較適用於入境人士,例如檢測已接種疫苗的入境者是否已產生抗體,或是對本港社區感染率做評估時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