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毛麗娟 深圳報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5日對外公布,將在6月2日正式舉行鴻蒙操作系統及華為全場景新品發布會, 此前只用於智慧屏、可穿戴設備等產品的鴻蒙操作系統將在手機等更多產品品類上使用。這是繼華為2019年「官宣」鴻蒙操作系統後,該系統正式搭載到華為智能手機。華為公司預計,2021年底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設備數量將達3億台,其中華為設備超過2億台,面向第三方合作夥伴的各類終端設備數量超過1億台。

數字商業的終極競爭,與操作系統的競爭關係很大,全球科技領域市值前幾名的上市公司的共同特點就是都具備操作系統,蘋果:iOS、Mac(跨平台操作系統);谷歌:Android(移動操作系統);微軟:Windows(桌面操作系統)。

鴻蒙手機要來了

鴻蒙系統對於華為來說很可能是躋身生態巨頭的入場券。而華為手機搭載鴻蒙的意義,或有助於倒逼華為改變直接售賣硬件的商業模式,擺脫芯片封鎖帶來的業務風險,通過鴻蒙系統來實現業務的延續。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5日當天同時透露,目前華為正在與全球排名前200的App廠商溝通合作,共同開發跨終端設備的應用。

鴻蒙系統此前在 2019 年 8 月舉行的華為開發者大會上正式亮相,鴻蒙的英文名被命名為 HarmonyOS。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當時介紹:鴻蒙OS是一款「面向未來」的操作系統,一款基於微內核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它將適配手機、平板、電視、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等多終端設備。華為提到,鴻蒙OS將着力構建一個跨終端的融合共享生態,重塑安全可靠的運行環境,讓開發者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為消費者打造全場景智慧生活新體驗。

目前還沒有更多細節透露鴻蒙系統被用於華為手機後會有哪些特殊功能,但該系統已經引起業界關注。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助理教授趙小剛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鴻蒙系統在手機上的應用將有助於華為在操作系統的層面實現萬物互聯。他指,鴻蒙是華為公司針對萬物互聯時代提出的跨平台操作系統,覆蓋手機、平板、智慧屏、智能穿戴、智慧座艙以及智能家居等內存從kb到Gb級的多種終端,並在系統層讓多終端融為一體,形成「超級終端」,為消費者帶來智慧全場景生活。

趙小剛評價鴻蒙的創新性時稱,該系統的創新性在於通過分布式軟總線技術,將所有安裝有鴻蒙系統的智能設備在系統層級就聯繫在一起。其優點一是省略用戶複雜的配置過程,鴻蒙通過其特有的「碰一碰」方式就可以實現設備互聯、大大降低用戶使用多設備的難度;其次就是系統級的互聯可以帶來多設備交互時的飛速體驗;此外是鴻蒙通過系統層級將所有設備的硬件資源抽象成一個資源池,上層應用可以像使用自身硬件一樣,方便地調用各種智能設備,分布式智能應用能夠在不同設備中快速流轉,從而提高了設備算力的利用率。

華為開啟萬物互聯新階段

隨着鴻蒙系統用於手機的腳步越來越近,從官方釋放的開機畫面中發現,搭載公測版的華為手機開機介面中已經出現了「HarmonyOS」的logo,更具有標誌性的是,原本位於底部「Powered by Android」 字樣已經不見。

從智慧屏、手錶、各類智能家居、再延伸至手機,鴻蒙的生態正快速成長。在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HarmonyOS,並且實行開源,之後一年多時間裏進行了多次更新。

在2020年12月16日,華為就發布了HarmonyOS 2.0手機開發者Beta版本,到了2021年4月28日,HarmonyOS開發者公測版上線,19款機型將提前享受HarmonyOS。華為消費者BG軟件部總裁王成錄表示,今年已有美的、九陽、老闆電器、海雀科技搭載HarmonyOS,對於第三方合作夥伴,鴻蒙2021年的目標是覆蓋40+主流品牌1億台以上設備。

鴻蒙是否能夠真正地發展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提出「16%的市佔率」。楊海松曾透露:「對於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台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佔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佔率則是一個生死線。」為了邁過這16%市佔率的生死線,華為今年需要完成的目標是——搭載鴻蒙系統的設備數量需達到三億,其中自有設備佔2億,第三方生態合作夥伴的設備數量為1億。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