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大女傑、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獲得者,是百名孩子口中的「媽媽」,是山區女孩子的新曙光。

張桂梅(右三)與學生們。(資料圖片)

她就是張桂梅,一個堅守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的普通教師,一位與病魔做着鬥爭,說「只要還有一口氣, 就要站在講台上」的教育人。

山區女孩們的新曙光

「有一個小男孩,母親不堪丈夫的虐待,找來自己的哥哥,竟活活把丈夫打死,她一家都被法律判了重刑。」面對一樁樁的悲劇,她萌發了一個想法,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解決山區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兒惡性循環的問題,讓山裏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提高她們的素質,讓她們有機會飛越自己原本的人生,實現夢想。

2008年9月1日,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捐助下,全國第一家全免費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中開學了。

為了籌集資金辦這所貧困女子高中,張桂梅為之奔波了五年。一次,為募集籌辦學校的資金,張桂梅來到北京參加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的節目錄製。可剛到北京,就從東北老家傳來消息——哥哥病危,想見這個離家幾十年的小妹最後一面。

面對哥哥最後的心愿,張桂梅卻「殘忍」地拒絕了,她回憶這個並不容易的選擇,「錯過時間欄目組就不讓我上節目了,不上節目就會失去為建設女子高中募捐籌款的機會。」

在女高建校前後的11年里,張桂梅先後失去了三位親人。每一次,她都沒能回去看一眼。即便做出了難以道出的犧牲,在籌建過程中,張桂梅也遭遇過一些不解。被狗咬、被人罵,面對別人的誤解和懷疑,張桂梅決定用行動為自己證明。

從民族中學、兒童之家到女子高中,張桂梅一步步走向了自己的理想。創辦貧困女子高中以來,4000多個日夜裏張桂梅住在女子高中學生宿舍,與學生同吃、同住,陪伴學生學習。

她在女子高中和兒童之家兩邊奔跑着,還承擔了大量社會工作。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托着並不強健的身軀咬牙堅持,每晚凌晨才睡下。

辦校11年來,張桂梅一直堅持親自家訪,學生分布在麗江市四個縣的各大山頭,山路艱險,車子到不了,她便步行;步行走不穩,她就拄着拐杖一步步地挪……

在華坪興泉,一位女生的母親說,因為家裏窮,從沒上過學,哪怕女兒都上了高中,自己還會在夢裏背着書包「圓」上學夢。這位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很多的母親,拉着張桂梅的手說,「我這一輩子的希望就是看到女兒上大學。」張桂梅拍着她的手說,「你的夢想黨和政府、社會會幫助你圓的。」孩子的母親噙着淚水說,「如果沒有你們,怎麼能有孩子的今天。「

「對於一個希望通過讀書改變貧困的家庭來說,女子高中,確實是她們唯一選擇和一線曙光。」張桂梅說道。

在張桂梅走過的近11萬公里的漫漫家訪路上,這樣的淚水還有很多,這樣的感激也有很多。

「負重」前行,做山裏娃的守護者

如今,過度勞累的張桂梅右腹部、右臂上都能摸得到腫塊,頭上還有骨瘤,肺部也有疾病。但是,她仍然堅持每天拿着小喇叭滿學校地喊,喊起床,喊吃飯,喊跑步,喊睡覺……「我是為了讓孩子們安心,知道我一直就在她們身邊。」

在女子高中,有名女生對學習比較冷漠。和張桂梅住在一起的時候,不管張桂梅如何關心她,試圖打開她的心房,她也不願意多說話。後來,張桂梅在食堂幫忙打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肋骨斷了三根。即便疼痛難忍,每天晚上,她卻仍然和這個學生堅持聊天。到早上,張桂梅起不了床,這名學生就抱她起來。就這樣過了三個月。三個月中每天都是早晨5點起床,夜裏12點睡下。

「一天,這名學生終於抱着我就大哭起來,說自己一定會好好讀書,一定不會辜負我對她的期望,也不會讓我受的苦白受。」張桂梅回憶道。

病痛纏身的張桂梅,卻又似乎比任何人都堅韌。在一次家訪路上,張桂梅突然感到胸口疼痛,吃了幾片止疼片後,非但沒有好轉,還開始發燒,甚至走路都困難。堅持走完家訪後,她去醫院才知道,因為路途崎嶇,兩根肋骨已經被生生顛斷了。

就這樣,小小瘦瘦的張桂梅用柔弱的身體扛過了那些巨大的疼痛和壓力,用堅定的信念,守護着大山裏一批批年輕的女孩子跨過命運最初的「不善」。

剛開始的女子高中沒有宿舍,沒有食堂、廁所,沒有圍牆。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住在教室里,食堂、廁所和鄰近的學校共用。11年來,張桂梅為了女子高中,一直「負重」「負痛」前行。這個用生命陪伴着女高的平凡女人,忘記了失去親人的悲痛,忘記了別人諸多不解、非議和委屈,忘記了折磨她的病痛和不幸,甚至忘記了年齡和生死,只忘我地投入着、燃燒着。

2000年,張桂梅將國務院頒發的5000元獎金作為黨費一次性上交;2003年「三·八」婦女節,昆明市總工會捐給她兩萬塊錢治病,工會主席千叮嚀萬囑咐,讓她一定要用於治病。可一回到華坪,聽說康復村(原麻風村)的孩子因為沒有校舍不能讀書時,她立馬把這兩萬塊錢捐給康復村修建學校; 2006年,她獲得雲南省首屆「興滇人才」獎,把獎金30萬全部捐獻給了華坪縣通達傈僳族自治鄉丁王村民族小學。2015年,她把十七大黨代表證、五一勞動獎章、奧運火炬和畢生獲得的所有榮譽證書,毫無保留的全部交給了組織,全部保留在了縣檔案館裏……這麼多年,張桂梅把所有捐給她治病的錢和獎金、工資,共100多萬元都捐了出來。

「是黨為我指引了一條光明的人生路,是黨為我鋪滿了鮮花盛開的路,我所做的算不了什麼。我要以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為黨和人民奉獻自己的全部。」

她說,要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要讓他們的孩子和所有孩子一樣,享受教育的公平,享受到黨和政府的陽光與溫暖,「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堅定信念,樹立光輝的黨員教師形象

目前,這所女子高中,已經走過了11個春秋,畢業了七屆學生,20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在這裏啟航夢想,進入了大學殿堂。每每看到孩子們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臉上綻放的燦爛笑容,張桂梅才會暫時「放下」額頭上「皺起來」的凝思。張桂梅曾說過「人要有一種不倒的精神,一種忘我的精神、一種自信的精神,雨水沖不倒,大風刮不倒,只要我們堅持着,覺得自己能行,就不會倒,什麼樣的奇跡都會創造」。

在女子高中里,張桂梅帶領師生開展「全體黨員一律佩戴黨徽上班」「每周重溫一次入黨誓詞」「每周唱一支革命經典歌曲」「黨員每周一次理論學習」「組織黨員每周觀看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影片並寫觀後感交流」「五個一」黨性常規活動,女子高中也成了全市第一家黨員佩戴黨徽上班的單位。

「這是為了讓黨員在群眾和師生面前『明身份』,提高言行素養,強化行為規範,促使黨員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做到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徽在閃爍。「張桂梅說道。

在女子高中,除了飄揚着的五星紅旗外,還有一面鮮紅的黨旗。在這裏,每周重溫入黨誓詞、唱革命歌曲時,團支部同時組織全體團員與黨員共同宣誓、誦讀革命經典人物典型事跡、唱團歌、唱《紅梅贊》《綉紅旗》《老百姓最知音》《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經典歌曲。

從這裏築起的青春之紅,成了這些年輕孩子抹不去的信仰底色。

一名考上重慶大學的孩子,每周都到敬老院照顧老人,一次在給老人表演節目時她演唱了《紅梅贊》和《綉紅旗》博得了老人們的讚揚和喜愛;兩名女孩在大學畢業後,由於品學兼優被部隊直接招錄,一名在武警廣東某部服役,另一名在陸軍某部野戰部隊服役。在入伍時部隊領導問她們部隊的苦你們能吃嗎?她們堅定的回答說:能,從女高畢業的孩子有什麼苦都能吃……

如今,在女子高中,實行學生早點無人售貨制,買好食物後,學生自覺把錢放在盒子里……人心齊,山也移。團結在張桂梅的身旁,這裏的教師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及各項教育方針,自覺堅定理想信念,埋頭苦幹、無私奉獻,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辛勤陪護着這群特殊的學生,立志幫助一屆屆貧困山區女孩進入好的大學。

面對不幸和痛苦,張桂梅沒有自怨自艾,面對鮮花和榮譽,她更沒有陶醉。以先鋒模範的標準踐行着教育事業,她原是北方那傲立雪中的寒梅,選擇做南國大山的女兒,就是要將那最動人最美麗的芳香綻放在滇西北高原,留香在大山深處的教育事業上。

(來源:教育部官網)

責任編輯: 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