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貴

喜歡詩意棲居的人,對「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句話當不會陌生。這句話朝氣蓬勃,非常勵志,不論在立意上,還是語感上,都頗有現代範兒,以至於成了人所共情的口頭禪。

初次見到這句話時,我曾以為出自一位充滿激情的現代人。不曾想,最先喊出這句話的人,竟然距離我們大約2,500年之久。他的名字叫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臘前蘇格拉底時期著名哲學家,以謎語般的哲學箴言而著稱於世,其思想和風格對後來的西方哲學有巨大影響。

儘管到後來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但我對赫拉克利特的名字卻耳熟。回顧起來,那還是改革開放前後,在讀馬列的同時開始接觸西方哲學史,曾讀到赫拉克利特的另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恩格斯對這句話評價很高,他說,這種原始的樸素的但實質上是正確的世界觀,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來:一切都在流動,都在變化,不斷地產生和消逝。在赫拉克利特看來,萬物皆流,無物常駐。因此,列寧稱他為辯證法的奠基人。

距今2,500年到2,400年的這100年間,在同一時空坐標軸內,先後誕生了以老子、釋迦牟尼、孔子、蘇格拉底等為代表的一批先哲。他們不約而同地「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堪稱群星璀璨,輝光滿天。當然,這是我們回溯並梳理後的印象。由於那時信息傳播有限,他們雖然跨域並存,但因天各一方,並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這種現象看似偶然與巧合,實際上是人類文明從青春期步入成熟期的必然結果。

赫拉克利特比蘇格拉底的資歷還要老,差不多與孔子生活在同一時期,是古希臘早期四大學派之一的愛菲斯學派代表人物,著有《論自然》等。可惜的是,由於年代久遠,他的著作已散失,留諸於世的只有經後人整理過的殘篇。幸運的是,我們仍然能從赫拉克利特的隻言片語中窺見智慧之光。

在「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句話後邊,赫拉克利特緊接着說,「而且會永遠常新」。這句話的意思,同樣是在說明,世上的事物時刻都在變化,靜止是相對的。除這句話外,他的精彩金句還有一百多條。如,動物和人的快樂各有不同:驢愛草料,不愛黃金;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優秀的人寧缺毋濫,會選取人間不朽的榮耀,可是大多數人卻在那裏狼吞虎嚥。再如,博學並不算智慧,會思考、會創造的思想才可稱為智慧。又如,思索是神聖的病症,表象具有欺騙性;有些人聽到真相時,就像聾子似的充耳不聞,懵懂不解,正所謂「在場時缺席」……

在赫拉克利特看來,世間萬物生滅都有法則:雖然隱秘微妙,卻不是神或人創造的,不論過去、現在和未來,永遠是一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雖然變動不居,人類卻能把握;所有事物都由衝突而生,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轉化,一產生一切,一切又歸於一;極致的和諧來自方向相悖之物,萬物皆從鬥爭出;如果沒有不義,人們就不知道什麼是正義,正義是通過鬥爭甚至戰爭實現的;在一個圓周裏,開始與結束、上升與下降、黑色與白色是同一體;結合物是既完整又不完整,既協調又不協調,既和諧又不和諧的;相反的因素結合在一起,構成完美的和諧;文化藝術都是在模仿自然:繪畫混合不同色調,描繪出酷似原物的形象;音樂混合不同音域,演奏出和諧優美的曲調……

赫拉克利特的這些箴言,與「道法自然」的立論異曲同工,在老莊哲學裏能找到知音;是發現對立統一規律的先知先覺,從馬列哲學裏能看到源頭。特別是關於自然辯證法或唯物辯證法的一些核心命題,赫拉克利特早就悟到了,並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獨特語言表述出來。看起來有些難以捉摸,細思量卻蘊含着樸素的哲理。其目的就是讓讀者對世界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有個正確的理解。為此,他不止一次告誡人們,健全的思想是最大的美德和智慧,是要吐露真言,並在理解事物本質的基礎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