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從2017年《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以來,不到四年的時間,從中央到廣東,一系列支持大灣區建設的政策舉措相繼出台,粵港澳三地加速融合發展,一個發展潛力無限、想像空間巨大的世界級活力灣區,雛形已清晰可見。

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普通的一天。灣區內地的九個城市裏,787個重點項目正在加緊建設,466萬噸貨物在不同的港口進出。從空中到地面,發達的交通網讓30多萬人在粵港澳三地之間便利往來。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了佔全國12%的GDP,成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偉大的實踐源於偉大的構想。黨的十八大召開後,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離京考察,在改革開放高地廣東,他提出,希望廣東聯手港澳打造更具綜合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從三地共同簽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大灣區建設正從一張藍圖快馬加鞭變成現實。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比紐約、東京等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在國際上沒有先例。

「破障」前行,關鍵在創新。

總面積近4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一場關於深圳和香港「全面制度規則銜接」的試驗正在緊鑼密鼓展開。

衝破了體制機制的束縛,深圳香港的規則加速融合,一個個第一次誕生。第一次實現科研設備、科研人員在合作區內快速出入境,第一次實現香港科研機構辦事「信用+秒批」。就在不久前,國內第一家由港澳投資的稅務師事務所成立,而放寬港澳涉稅專業人士的執業限制等措施的推出,吸引了大批香港稅務師到深圳工作。

規則機制的「軟聯通」正在各領域產生化學反應。對港澳實施更短的負面清單,實現港澳企業商事登記「一網通辦」。近三年,廣東省新引進港澳資企業5萬多家,實際利用港澳資金達3400多億元。「軟聯通」在加快落地,基礎設施「硬聯通」也在加速推進。

如今,深圳灣口岸貨檢通道、橫琴口岸都實現24小時通關。大灣區內高鐵里程超過1000公里,「軌道上的大灣區」加快形成。香港機場擴建、白雲機場三期、深圳機場三跑道等加快建設,世界級機場群港口群呼之欲出。大灣區機場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均居世界四大灣區第一。

2020年,大灣區經濟總量達11.5萬億元,比2017年增加1.4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 林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