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芷淵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

上世紀60年代,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提出「內卷化」理論,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發展階段達到確定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另一種高級模式,從而長期停留在沒有發展的輪迴狀態。

舉例而言,年輕人的學歷普遍越來越高,找工作反而越來越難;企業員工加班越加越晚,公司邊際效應利潤卻越趨遞減;政府惠民措施看似增加,但社會貧富懸殊卻無法緩解。換言之,一切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之為「內卷」(Involution),而與之對應的則是演化(Evolution)。

筆者認為,「內卷化」的現象,源於無法突破某發展瓶頸,導致局限於一種低效和內耗的狀態。香港再出發,要避免「內卷化」,甚或提前要做好「反內卷」應對措施,看清外面存在的發展機遇和空間,避免自我設限,作繭自縛。

防止「內卷」需新洞見

近年,香港社會撕裂,民生問題重重,疫情又進一步衝擊經濟發展。不少人提出香港要變革。那麼,該如何變?往什麼方向變?

要打破「內卷」,就要找到新洞見,以外部衝擊刺激內部發展。香港國安法的出台,讓香港由亂及治;而中央從國家層面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則透過外部動力助香港一臂之力,可謂打破「內卷」的前奏。

下一步,港人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自我較勁,在同一問題上無休止地爭拗,葬送發展前途;二是先團結起來,戰勝疫情,再推動香港重新出發。要打破發展僵局,防止「內卷」,香港要由自身推動變革、突破困局、放下歧見、紓解民困、恢復發展。

突破固化發展模式「反內卷」

限制創造力的內部競爭,是制度性的「內卷」。「內卷」的本質是僧多粥少,而只要是局限於有限的內部範圍施展而不向外擴張,「內卷化」現象就難以避免。因此,「反內卷」的最好辦法,就是把「蛋糕」做大,或者去找新的「蛋糕」。

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要跳出既有的框框,站在更高層次上向外突破尋求發展,才能「反內卷」。政治問題上,當局要堅定不移維護國家安全底線;經濟民生問題上,當局要敢於挑戰既得利益團體。

例如,面對高樓價、貧富懸殊、社會階層固化等經濟民生及深層次問題,管治團隊應果斷推出實實在在解決問題的短中長期應對政策;面對香港多年來發展創新不足致增長低迷的問題,當局應以創新思維突破傳統發展結構的束縛;面對產業結構固化、傳統產業增長乏力的問題,當局應重啟快速發展模式,重整產業戰略規劃,扶持新興產業發展,並利用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及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扮演好香港作為「超級聯繫人」的獨特角色,以新思維及制度變革,突破固化發展模式以「反內卷」。

《自由秩序原理》一書裏曾提到,一種文明之所以停滯不前,不是因為發展的各種可能性被完全試盡,而是因為人們根據現有的知識,成功控制了所有行動及其當下情勢,以至於扼殺了促使新知識出現的機會。當今的香港,已經走到發展的另一個十字路口。陷入「內卷」只會消耗港人智慧、磨平銳氣、削弱競爭力,只有走出「內卷」漩渦,香港才能重新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