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和齋替記者採訪叢培蘭。 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春麗 攝
●遲和齋、叢培蘭婚後照。香港文匯報記者丁春麗 翻拍
●叢培蘭的《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證書》。香港文匯報 記者丁春麗 翻拍

「只要對人民對黨的事業有好處,我們沒有保留」

「我今年虛歲90歲,黨齡75年」、「我89歲,黨齡68年」,遲和齋、叢培蘭夫妻二人用簡短的開場白開始了這次採訪。

兩位黨齡加起來143年的老人的家位於山東財經大學燕山校區內,門上掛着「光榮之家」的牌子。走進兩位老人的家,香港文匯報記者就被家裏的老照片吸引了,牆上、桌子上、桌子的玻璃下面,目之所及全是照片。有遲和齋的戎裝照,有夫妻兩人的訂婚照,還有和孩子們在海外團聚的大合影……遲和齋記憶力好,思路清晰,他能清楚地說出照片的拍攝時間,還能給香港文匯報記者講述那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丁春麗、胡臥龍 濟南報道

伴隨着遲和齋的回憶,當年入黨時的情形也清晰地浮現在他的眼前。1946年12月的一天下午,遲和齋被同學叫到村東小學的一間教室裏,他看到牆上掛着一面鮮艷的紅旗,金黃色的黨徽煜煜生輝。在語文老師陳煥章的帶領下,遲和齋與他的數學老師、音樂老師以及他的三位同學一起舉起右手,鄭重的向中國共產黨黨旗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追隨父親 帶頭參軍

「那時候入黨還是一件秘密的事情,我虛歲才十五歲。」遲和齋回憶說,也是因為他的年齡不夠,他的介紹人陳煥章老師還受到了「批評」。回憶起入黨時的情景,遲和齋歷歷在目。他記得陳煥章老師第一次和他談話的樣子,也記得跟着老師們去大集上發放宣傳冊。當陳煥章問他入黨的理由時,他回答說:「我爸爸是八路軍,我也要當八路。我不怕犧牲!」

遲和齋的父親遲忠善1938年參加了八路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參加山東招遠七三戰役犧牲,他的名字如今刻在了當地的烈士塔上。作為烈士子女,遲和齋深受父親影響,不僅積極入黨,也在1947年帶頭參軍,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在原抗大膠東分校做文書,後被送去陸軍學校學習機要。1953年,遲和齋轉業至中共中央山東分局。

這一年,濟南市第五人民醫院的女護士叢培蘭也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你當年為啥入黨啊?」遲和齋趴在妻子耳邊替香港文匯報記者大聲提問。他表示,老伴這兩年聽力和記憶力都在下降。「入黨光榮啊!」叢培蘭爽朗地笑着,她紫色的毛衣上還別着一枚黨徽。

1955年秋天,經親友介紹,遲和齋認識了叢培蘭,次年結婚成家。上世紀90年代,遲和齋與叢培蘭都在原山東經濟學院(現山東財經大學)退休。

兩個人,一輩子都在為黨做工作,退休後也是。

2016年6月30日,叢培蘭從濟南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了一張《遺體(角膜)捐獻登記證書》。受她的影響,遲和齋也申領了一份遺體(角膜)捐獻申請登記表。兩位老黨員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向黨的95歲生日「獻禮」。

「活着為黨和人民 死了也貢獻社會」

「活着能夠為黨和人民辦點事情,如果死了也能為社會作出點貢獻,何樂而不為呢?」遲和齋說,原本和老伴商量去世以後選海葬,叢培蘭在雜誌上看到,遺體短缺已成為制約醫學教學發展的一塊短板。從醫40多年的叢培蘭當即主動聯繫了濟南紅十字會,將遺體(角膜)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只要對人民、對黨的事業有好處,就應該盡我們的最大力量,沒有保留。」叢培蘭如是說。

2021年時值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兩位老黨員的祝福亦是發自肺腑:「祝福我們的黨更加堅強,更加偉大,創造世界第一流的富強民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