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報稅屬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但即使閣下有份安穩工作、工資變化不大,在填報稅表時亦千萬不要照辦煮碗或複製貼上便算,因為隨時會遺漏了一些新增扣稅項目或免稅額等。而列表中亦綜合了常見、容易遺忘的扣稅項目清單,填報稅表時不妨核對清楚,減低漏填扣稅項目的機會。

自願醫保可扣稅8000元

綜合扣稅項目,較新的扣稅項目包括扣稅三寶,即自願醫保(VHIS)、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VC)及合資格延期年金(QDAP),其中自願醫保下每名受保人每年度的自願醫保保費扣除額上限為8,000元,同時可申請扣稅的受養人數目不設上限;至於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與合資格延期年金保費合計可享最多6萬元扣稅額。

至於最常見但又容易遺忘的扣稅項目,自然是納稅人在父母或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滿55歲時,即可申請供養相關免稅額。

根據稅務條例,若供養年滿55歲但未滿60歲的父母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每名長輩可享2.5萬元免稅額,若與上述長輩同住,更可享每名額外2.5萬元免稅額;若長輩年滿60歲,每名受供養人士扣稅額更可提升至5萬元,同住更享額外5萬元免稅額。

進修開支可實報實銷

較容易遺忘的扣稅項目,亦包括進修開支。個人進修開支採取實報實銷扣稅形式,包括課程及有關考試費用,每個財政年度上限為10萬元,不過需留意進修開支需來自一些稅局認可的教育機構或企業,而且課程是旨在取得或維持現在或將來受僱工作所需資格,如行政人員修讀的管理課程、秘書或文員修讀的商業或電腦課程,而一些與工作無關的興趣班則不在扣稅範疇之內。

而正在供樓的「有殼蝸牛」,亦不要忘記供樓的利息支出可用作扣稅,每年最高扣除額是10萬元,不過需留意的是供樓利息支出的可扣稅期為20個課稅年度,業主可自由選擇這20個扣稅年度連續或不連續使用,另外稅局亦訂明供樓利息支出扣稅額的條件是物業必須已是納稅人的主要居所,如按揭物業只是樓花並未能入伙居住,則不能用作扣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