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反覆,不少港漂糾結於留港發展抑或回家團聚。圖為深圳關口。資料圖片

「媽,我吃飯去了,掛了喔。」關掉視頻通訊,「港漂」欣怡發了一會兒呆。距離上一次回家,已經過去了15個月。「我媽說看我好好的就行,禮物不禮物的,不重要。」坐困愁城,欣怡開始有點迷茫:香港疫情沒有盡頭,通關遙遙無期,如果為了工作和父母長時間分離,到底值不值得?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舒婕、李才瑛

這是欣怡從四川來香港的第七個年頭,由於香港疫情遲遲不受控,她和家人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長時間分離。過去一年本地經濟低迷,也讓欣怡不得不重新找了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

清零不抱希望 收入房租兩困

過去幾年,熱愛手工藝的她和兩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一道,在工廈裏經營起一間手工藝工作坊。從一開始的興趣,到四年前辭去全職工作,全心經營工作坊,欣怡很滿足。「我喜歡香港,覺得這裏有無限可能。」工作坊的經營步入穩定後,欣怡和夥伴們又尋址開闢了第二處「分舵」,一處以課程為主,一處以展示售賣、聯合辦展為主,漸漸也打出了名聲。新冠肺炎疫情前,欣怡隔幾個月就會回一趟家,或者和父母約在廣東短聚。

兒行千里母擔憂。 「修例風波的時候,媽媽非常擔心,問過我要不要回去。」沒有想到,這只是開始。接下來的新冠疫情,對依賴客流和面對面授課的工作坊,才是真正的考驗。「一開始我們還挺樂觀,覺得有國內的經驗,控制疫情不是問題。」一個月又一個月過去,欣怡苦笑着說,現在聽到「限聚令」放寬之類的新聞,也高興不起來。她坦言,對年內香港能達到連續清零不抱什麼希望。「我們這樣的工作坊,培養客人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現在大家都盡可能避免接觸,課程規模一縮再縮。」

更現實的是,去年下調的租金,在年初又重新回調了。

「我不是沒有家,我只是沒有房子。」欣怡不禁反問自己,在沒有屬於自己的小窩的這個城市,家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職涯瓶頸返家 感激母親勉勵

老家在湖南的阿麗莎上個月遞交了辭呈,決定下個月回內地。母親節和自己的生日兩年來都沒能和家人一塊過,阿麗莎已經開始憧憬抱着英國短毛貓「皮蛋」,重新和家人在一起生活的日子。

阿麗莎已經在這份工作上堅持了兩年,上司承諾給她升職說了一年多都沒個動靜,慢慢地她就發現做行政這塊都是熬年資,「現階段處在工作的瓶頸期。而且持續一年多的疫情還沒有得到徹底的控制,確實讓我產生了要回去的念頭,也給了我這個契機。」

阿麗莎在決定要不要辭職的時候也糾結過,但她說媽媽給了她鼓勵,「人不要給自己設限。」阿麗莎說媽媽前兩年吃了很多苦,但她一直在學習生存技能,不斷積累人脈,有了一定的積蓄就跳槽了,層級越做越高,「現在忙得微信都不能當天回我了。」

「媽媽肯定是希望我回去的,」問及家人對她未來的規劃,阿麗莎說,「一方面有出於傳統『女孩子在外不需要太拚,回來考公務員做老師不會太累』的思想;一方面香港從2019年的修例風波到現在疫情尚未徹底控制,就業環境並不理想,讓她擔心;再者就是媽媽年紀也大了,需要有人陪伴。」但最讓阿麗莎感動的是,對於未來的怎麼走,媽媽說有她在後邊托底,讓阿麗莎大膽向前,這也是阿麗莎可以裸辭的原因。「這是來自母親的疼愛,讓我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