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1985年秋,曲作家秦詠誠赴京參加文化部舉辦的一個學習班。一天,著名音樂人張藜專請秦詠誠來家作客。席間,張藜說起非常喜歡秦詠誠多年前譜寫的一首小提琴獨奏曲《海濱音詩》。此作在突出器樂技巧的同時,充分發揮了小提琴獨有的音色和演奏的歌唱性、抒情性,音樂主題鮮明、旋律優美。他曾多次嘗試想把其改編成一首聲樂作品,但均未成功。這天,張藜當面懇請秦詠誠,是否可再寫首同樣情調,但旋律卻不雷同的樂曲,來共同完成一首歌曲。

說起《海濱音詩》,秦詠誠的腦海裏又不斷地閃回出曾經譜寫的一段段樂章。其中有一句上行的旋律:512 345 43定格多次。突然,秦詠誠的靈感閃現,這段下行樂句可譜寫成:565 432 15。這一下找到主旋律的秦詠誠興奮異常,他旋即起身坐到鋼琴旁,在這段新樂句的基礎上,運用複調、對位和分解和弦等作曲手法,不斷地展開、變奏、昇華。不到半小時,《我和我的祖國》的曲部分就完成了。

日出「照進」靈感

「當秦詠誠把曲子寫出來後,我卻久久不能寫出令自己滿意的歌詞。」張藜多次提筆想寫詞,卻無從下手。張藜把曲譜揣在兜裏,一揣就是半年。一次去廣西出差,第二天一早起來他推開窗戶遠望,一輪旭日緩緩升起,把對面山川映照得如詩如畫。聯想到自己走過的路,儘管曲曲折折,但畢竟和祖國命運緊緊相連。此情此景,一下開啟了他的靈感,張藜脫口而出:「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宛如神來之筆,感覺找到了,他一鼓作氣又寫下:「無論我走到哪裏,都流出一首讚歌……」

李谷一唱紅

完成《我和我的祖國》詞曲創作後,秦詠誠把它收進一盤磁帶,這盤磁帶有14首歌,他說:「唱片社把這盤帶子給了當時最紅的歌星李谷一。李谷一當時就說『我最喜歡《我和我的祖國》這一首』。不出所料,這首歌被李谷一一唱而紅,流傳開來。」 歌中自始至終沒有一句豪言壯語的表白,而是通過河流、高山、炊煙、大海、浪花、清波等詩一樣的意境,借助美好意象表達人們對祖國之愛。

●綜合澎湃新聞 及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