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表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 資料圖片

國安法 新選制 排除政治干擾 港政制發展開啟新歷程

香港基本法表明,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會根據香港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普選產生的目標。香港文匯報回顧香港民主和政制發展歷程,顯示中央和特區政府多年來一直不遺餘力,循序漸進地推動基本法訂立的普選目標。但反中亂港勢力和「港獨」分子從中作梗,阻撓政改方案通過,令目標不但遲遲未能實現;他們更利用特區體制上的漏洞進入管治架構,一度令香港變成危害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缺口。隨着中央接連制訂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沒有攬炒派煽動對立、散播仇恨等政治干擾,香港的政制發展相信將可邁向新的歷程,最終落實基本法承諾的普選目標。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特區政府成立,首任行政長官上任。由於末代港督彭定康搞「三違反」的政改令原有的「直通車」安排告吹,港英時代最後一屆立法局議員「落車」,臨時立法會開始在香港立法會大樓運作。

■● 1998年5月

首屆立法會選舉。根據全國人大於1990年4月4日通過的關於香港特區第一屆政府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首屆立法會由60人組成,由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10人、地區直選產生20人、功能團體選舉產生30人

● 2000年9月

第二屆立法會選舉。按照基本法原附件二規定,落實地區直選議席增至24席,選委會議席減至6席,功能團體議席維持30席

● 2002年3月

第二屆行政長官選舉。按照基本法原附件一規定,行政長官由四個界別共800人的選委會選舉產生,由中央政府任命

■◆ 2003年7月1日

香港民間人權陣線籌辦七一遊行,目的主要是為反對就香港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並呼籲遊行者穿黑衣出席。

● 2004年1月

特區政府成立政制發展專責小組

■● 2004年4月6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訂明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的修改程序(亦稱「政制發展五步曲」)

■● 2004年4月26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香港特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訂明2007年香港特區第三任行政長官選舉不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2008年香港特區第四屆立法會的選舉不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各佔半數的比例維持不變,立法會對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維持不變。在不違反上述原則的前提下,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具體產生辦法,可按照基本法規定作出符合循序漸進原則的適當修改

● 2004年9月

第三屆立法會選舉。按照基本法原附件二規定,落實地區直選議席和功能界別議席各佔30席,取消選委會所佔的議席

■● 2005年10月至12月

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出第三任行政長官及第四屆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建議方案,最終在25名反對派議員全體反對下被否決,2007年的行政長官選舉和2008年的立法會選舉原地踏步

■◆ 2005年10月至12月

李柱銘、單仲偕、陳偉業及張超雄於美國與時任美國國務卿賴斯會面,聲稱討論香港政改及普選問題,張超雄回港後於立法會就「零七零八雙普選」提出的「公投」動議被否決。反對派其後舉行所謂「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陳方安生亦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長官向中央提出最遲2012年落實普選

■● 2007年7月

特區政府發表政制發展綠皮書,就普選行政長官及普選立法會的模式、路線圖及時間表開展公眾諮詢

■● 2007年12月29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香港特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有關普選問題的決定,訂明2017年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以後,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

● 2009年11月

特區政府就修改2012年行政長官及立法會選舉辦法開展公眾諮詢

◆ 2010年1月

13個聲稱爭取「終極普選」的反對派組織合組「終極普選聯盟」,並提出不符基本法規定的政改建議;

梁家傑、陳淑莊、黃毓民、梁國雄、陳偉業5名時任立法會議員同時辭任,以補選程序發起所謂的「五區公投」。由於建制派杯葛是次補選,辭任議員的5人最終全部在補選勝出

◆ 2010年6月20日

民主黨召開會員大會商討政改立場的前一日,社民連和其他激進反對派在多個場合狙擊和辱罵民主黨成員。同日下午,社民連在「終極普選聯盟」的集會期間搗亂,反對派支持者因對政改的立場不一而互相推撞

● 2010年5月

時任中聯辦副主任李剛,分別與民主黨、民協、「終極普選聯盟」的核心成員會面

■● 2010年6月24日至25日

立法會開會,政改方案在建制派和民主黨支持下獲得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備案有關2012行政長官及立法會的產生辦法的修正案(草案)。2012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開始,選委會委員人數增加至1,200人;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增加10個議席,包括5個地區直選議席,及5個以全港作為單一選區的區議會(第二)界別議席(俗稱「超區」),所有選民均可「一人兩票」

◆ 2011年12月

陳云根(筆名陳雲)出版《香港城邦論》,探討香港「本土」政治應該採取的發展方向

◆ 2012年9月

第五屆立法會選舉前,邀進反對派因為通過政改,不斷煽動選民在立法會區議會(第二)界別選舉中投白票

■●2013年12月

特區政府就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的產生辦法開展公眾諮詢,啟動了實現普選的程序

■● 2014年8月31日

◆ 2013年1月

戴耀廷提出發起違法的「佔領中環」,煽動市民以「公民抗命」形式爭取普選和「自決」權利

■◆ 2014年9月

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掀起違法「佔中」的序幕,反對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佔中」最後於同年12月被清場而結束

◆ 2015年1月

「港獨」組織「本土民主前線」成立

● 2015年1月

特區政府政改諮詢專責小組在「政制發展五步曲」的憲制程序以外,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近期香港社會及政治情況報告》,並宣布啟動政改第二輪諮詢

■● 2015年6月

立法會審議政改方案,最終在27名反對派議員和醫學界梁家騮反對下被否決,令2017年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和2016年第六屆立法會選舉原地踏步

■◆ 2015年6月

多個政團和民意研究機構就政改問題進行民調,結果顯示接近六成或以上的市民都認為立法會應該通過政改方案,但在立法會表決前一星期,由鍾庭耀主導的民調卻出現反對政改比率超過支持比率的結果,被外界質疑是炮製民調

《蘋果日報》6月11日的頭版以所謂《中間人開價三億買票 誘議員袋住先》為題,聲稱中央通過中間人「重金收買」反對派議員。時任立法會議員梁國雄於6月13日「證實」有人向他「開價一億元」以換取他投票通過政改,但他當晚就向傳媒承認「一億元」是虛構的,目的就是吸引傳媒報道

立法會在表決政改前一周,不斷有人發起反政改的遊行及在立法會外集會,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更一同參與集會

■◆ 2016年1月

「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宣布參選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地區補選。他在經過同年2月發生的「旺角暴動」後「聲名大噪」,成為所謂「本土派」壯大的開端

◆ 2016年9月

梁天琦和時任「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前「香港眾志」創黨主席羅冠聰、時任「青年新政」成員梁頌恆、游蕙禎等「港獨」分子參選第六屆立法會選舉

■◆ 2019年3月

亂港分子開始與外國勢力合謀,藉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發動持續近一年的黑暴

■◆ 2019年11月24日

攬炒派在第六屆區議會選舉取得逾七成議席,開始挑戰特區政府的憲制地位

■● 2020年6月30日

香港國安法刊憲實施,「港獨」勢力土崩瓦解

● 2020年7月31日

特區政府宣布,鑑於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將原定9月6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押後

◆ 2020年4月28日

戴耀廷在《蘋果日報》撰文提出所謂「攬炒十步曲」,聲言透過「初選」協調,讓攬炒派在取得立法會過半議席後否決所有政府議案、財政預算案和其他撥款申請以全面癱瘓特區政府的運作,脅迫政府接受他們的「訴求」

■◆ 2020年7月

攬炒派舉行「初選」,緊接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提名期

◆ 2020年11月

黑暴勢力圖謀死灰復燃,於香港中文大學集會遊行,其間「港獨」口號及旗幟盡出

■● 2021年3月11日

全國人大通過關於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的決定,授權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

■● 2021年3月30日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新修訂的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為香港未來的行政長官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定下清晰框架。特區政府亦隨即開展本地立法工作

註:符號說明

■重點事件

●由中央或特區政府主導

◆反對派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