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嘉恆、鄧家彪

備受關注的觀塘海濱音樂噴泉於4月22日正式啟用,當大家以為有新地標可在假日娛樂,一家大細去欣賞噴泉表演之餘,又能放鬆減壓,但不到5日,康文署便在4月26日宣布關閉音樂噴泉及暫停噴泉表演,原因是音樂噴泉及互動嬉水區的池水,懷疑受梘液影響而導致大量泡沫出現,需要關閉以排走池水及徹底清潔。

原來在前一日、即4月25日,有「網紅」為了博取眼球及點擊率,網上直播在噴泉表演用梘液沖涼的過程,期間更要求在場的小朋友為他擦背。當大家指責「網紅」的低俗行為,超越道德底線時,「網紅」的粉絲則反駁:「沖個涼啫,係個噴泉渣,少少梘液都搞唔掂」。到底梘液會否影響噴泉運作,或者大家要先科普一下。根據政府文件,噴泉的水來自我們的食水,設有循環過濾及消毒系統,循環再用噴泉水,並按泳池水質的衞生標準為噴泉水進行水質測試,確保噴泉水合符衞生要求。

而我們使用的梘液混合了不同化學物質,當中一種化學成分「月桂基硫酸鈉」(Sodium lauryl sulfate, SLS),是一般沐浴產品中的發泡劑,並易溶於水。由於化學物質一般過濾不到,所以我們在家中,用梘液沖涼後的水,會送到污水廠作化學處理後才排放到大海。因此筆者必需強調,噴泉水和用梘液沖涼後的水,兩者性質不同,前者是合符衞生要求的再用水,後者是需要化學處理的污水。

試想像,作為家長,你會讓小朋友在污水中耍樂嗎?當噴泉水受到化學物質污染,由於噴泉並沒有化學過濾系統,為確保噴泉水合符衞生要求,康文署關閉噴泉以排走受污染的水,徹底消毒清潔後再注入乾淨食水,是負責任的處理方法。

相反,在這件事情中,不負責任的是「網紅」及一眾「黃絲」,不但缺少公德心,更影響及剝削其他市民享用公共設施的權利。他們更大放厥詞,歪理遍遍,指政府小題大作,不外乎指造價高,不應該浪廢金錢興建,但這些「黃絲」指責正試圖轉移視綫,回避這位網紅刻意破壞噴泉的惡劣行為;正如我們也非常不滿M+博物館花費近2億,採購有見識都不懂欣賞的不文偽術品,但我們可以破壞這些偽術品嗎?

因此,康文署應嚴肅處理是否有人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及刻意破壞音樂噴泉,並向涉事人追討所有維修費用,以正視聽,市民和小朋友更應齊聲譴責這些荒謬的歪理和行為。

責任編輯: 張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