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領袖夢」事事插手 難兼顧國人利益

美國總統拜登的競選承諾之一,是要重塑美國在國際社會的領導地位,亦即放棄前朝政府的「美國優先」主義,修補與盟友關係、參與國際事務;與此同時,拜登亦提出外交政策要服務國內中產的利益,打造「為中產而設的外交政策」。不過專家提醒,拜登兩項外交主義在不同議題上都會存在矛盾,不可能貪心地將兩者皆列為優先,拜登政府必須學會減少或放棄涉足每一項國際議題,學懂「管治即抉擇」。

在拜登上任初期的外交政策演說中,所觸及的國際事務甚廣,如應對來自中俄的所謂「獨裁主義」、恢復美國與盟友的合作網絡等,同時又要確保「所有對外的政策,都有考慮到美國工人家庭」的利益。國務卿布林肯在3月發表任內首份重要演說時亦提到,當拜登政府設定外交政策時,會自問︰「對美國工人和家庭有什麼意義?對外的行徑如何讓美國在本土更強大?在本土又要怎樣做才能讓美國在外更強大?」

外交取捨難 損經濟勢成話柄

美國外交政策決策者過往都會抱有一個「自負」,就是認為美國有能力同時處理所有國際挑戰,這情況在蘇聯解體後的一段時間尤甚。但現在世界已經不再是美國獨大,多極世界意味美國不能再將資源用於處理所有國際議題,同時美國國內政治兩極化限制了外交政策連貫性,華府債台高築限制了軍費增長,亦意味美國即使要繼續扮演「世界警察」角色,也是有心無力。

以美國眼前的事務為例,若美國期望在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衝突中為前者護航,便需要放棄為保國內就業而就貿易議題向歐洲盟友施壓;若期望磋商新的伊朗核協議,就不能為求壓低油價或懲罰謀殺記者,而強硬應對沙特阿拉伯;若要避免美國經濟受打擊,就不應因德俄建設輸氣管而實施制裁,否則可能會面對對方制裁報復。

專家:撤軍回歸理智

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研究主任夏皮羅為拜登政府提出兩點建議,就是要學懂「不作為」和「做少一點」。如拜登現時決定在9月前從阿富汗撤軍,夏皮羅認為正好反映,拜登政府開始意識到需要減少對海外事務的承諾,不過華府仍需更進一步,思考哪個國際議題才是真正值得參與。

伊朗核協議是另一例子,歷年多屆共和或民主黨政府在區內舉措,只是令伊朗更堅定研核,亦令區內局勢升溫,夏皮羅認為是時候從伊朗事務中淡出;在中東或非洲等地的「全球反恐戰爭」亦應終結,因為當地的恐怖組織勢力根本無能力威脅美國人。

夏皮羅亦提醒,美國與盟友關係仍然重要,不過需要清楚詮釋如何對美國人有益,貿易、移民、國際科技標準、氣候變化等,便是值得投資的外交議題。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