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舉辦的「共建美好家園·第二屆全港青少年徵文比賽」頒獎典禮於2021年4月17日假香港北角柯達大廈二座隆重舉行。比賽旨在做好香港市民特別是青少年一代的「人心回歸」工作,鼓勵全港青少年用自己的筆觸,抒寫他們愛家、愛香港、愛祖國的誠摯情感和建設美好香港、共築中國夢的美好願望。是屆比賽反響熱烈,自去年7月至12月徵集參賽作品期間,共收到來自57間香港中、小學校共350位同學的參賽作品,經過激烈角逐,60位同學脫穎而出獲獎。

逾100位社會知名人士、參賽學校老師、同學及家長出席頒獎典禮。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副董事長姜亞兵,香港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徐凱,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秘書長陳蕭淑芬,全國人大代表、陳守仁基金會副主席、聯泰集團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亨利,全國政協委員、永豐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劉與量,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海南社團總會會長、理文造紙有限公司主席李文俊,全國政協委員、香江國際中國地產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及執行董事楊莉珊,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會長林廣兆,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何毅强,楚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仲哲,順德聯誼總會主席何德心,香港政協青年聯會副主席英亮,惠州市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財務顧問葉吉江,香港惠陽社團總會常務副主席兼青年義工團團長陳嘉傑,香港恒裕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龔俊龍夫人林嬋娟,黃山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宋延清,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執行總經理韓紀文等擔任主禮嘉賓。
姜亞兵:學習歷史 了解國情 培養家國情懷

姜亞兵致辭時表示,「家」是人生的一個永恆話題,是次徵文比賽的主題「共建美好家園」正是從家國情懷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出發,鼓勵同學們用文字直抒胸臆,從不同角度描繪、維護和建設好香港這個家的願望,以及把個人夢想融入到祖國發展中的志向,進而增進香港市民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在全港社會開展一場知、情、意、行相統一的愛國主義教育。
姜亞兵有感於同學們真摯的文字,摘錄了幾段內容與大家分享,他表示,同學們對美好家園的眷戀與愛國情感自然地融為一體,充分展現了香港新生代向上向善、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他續指,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將「愛國者治港」法律化、制度化,這是對「一國兩制」實踐的豐富與發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只有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香港才能像同學們在文中所表達的那樣,實現長治久安,成為美好家園。他希望同學們多學習歷史,多了解國情,多錘煉本領,以實際行動珍惜、服務、建設好「香港這個家」。
陳蕭淑芬:弘揚中華文化 培養身份認同

陳蕭淑芬表示,推行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的態度,一直是香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教育局致力培育學生成為品行端正,對社會有承擔、具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新一代。她閱讀了一些同學們的參賽作品,其字裏行間所表達出對香港的珍惜,對祖國的愛護,令人動容。她冀同學們在繼續自我完善之外,還可以鼓勵他人,一同堅守、弘揚正面的價值觀。
她表示,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加深認識中國歷史,尊重、珍視和傳承中華文化,都有助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培養對國家、民族及國民身份的認同。教育局將持續提供不同的資源,促進學校推行認識國家歷史,尊重、珍視和傳承中華文化相關教育,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
李文俊:個人奮鬥應融入國家發展

李文俊在致辭時表示,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香港青年既是重要建設者,亦是受益者,可以在嶄新局面下盡展所長,獲得無限發展機遇。要培養愛國愛港的管治人才,就要從加強青少年的愛國教育做起,從小培養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和文化觀。
他認為,大文集團舉辦是次比賽,是為全港青少年搭建學習中國歷史、了解中華文化,增加祖國認同感、歸屬感的重要平台,他鼓勵香港青年要培養肯闖敢拚的精神,願意「走出去」,就可以闖出適合發展自我的空間,抓住發揮才能的機會,抓住國家發展機遇,為自己的前程與未來奮鬥,為國家的建設發展貢獻力量。
張雅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來自福建中學中六級的高中組冠軍張雅茜作為學生代表亦發表感言,她表示,香港就是由一個個小家支撐起的溫暖的大家。然而,香港被近兩年的動蕩與不幸撕裂,曾經的幸福家園出現了不和諧的音調。她和大部分人一樣,嚮往和諧繁榮的家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身為學生,她能做的就是在能力范圍內,執起筆,在紙上傳達自己的意見,呼籲社會和諧團結,一起為恢復香港的繁榮作出努力。
是次徵文比賽分為初小組、高小組、初中組以及高中組四個組別,各個組別分別設冠軍一名,亞、季軍各兩名,以及優異獎十名。為了對這些佼佼者予以嘉獎,大文集團將60篇得獎作品集結成冊,以展示香港青少年愛家愛港愛國的拳拳之心,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