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網記者 周亞明)貴州一處人類活動痕迹最終確認始於距今4萬年前的遺址----貴安新區招果洞遺址,入圍即將於4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的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評選。據悉,在全國同時入圍的20個考古新發現中,招果洞遺址距今時間最為久遠。記者猜測,該遺址有可能最終獲評2020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貴州招果洞遺址挖掘出的石器。(網上圖片,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據貴陽日報報道,招果洞遺址位於貴安新區高峰鎮岩孔村招果組,洞深約25米,洞口高4米,洞內怪石嶙峋,洞外地勢平緩。2016年至2020年,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對招果洞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經過5年時間累計工作時長800多天的挖掘,考古人員在招果洞發現了來自舊石器時代的石器、骨器等大量地層關係明確的文化遺物,兩座距今1萬多年的墓葬,以及伴生的人類頭骨化石,水、陸生動物遺骸和植物遺存等。經反覆研究論證,最終確認招果洞遺址人類活動痕迹始於距今4萬年前,跨越了整箇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人類活動而留下來的痕迹、遺物和有機物所形成的堆積層)連續完整。

「考古發現,招果洞遺址有河流經過,周邊地勢較為平緩,又有安全寬敞的洞穴,而且洞內乾燥、洞口向陽,這都是古人類選擇棲息地的重要條件,人類活動的時間最早可追溯至距今4萬年。」報道引述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招果洞遺址考古領隊張興龍的話說,在招果洞周邊很大的一片區域內,類似的山洞還有很多,不少都有過人類活動的痕迹,但活動的強度遠低於招果洞遺址,招果洞遺址應該是一處中心營地。

張興龍分析,遺物量大、時間跨度長、痕迹連續完整,這些都能幫助專家們更具體地還原古人類的生活,這也是招果洞遺址能入圍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評選的原因。

「招果洞遺址內連續完整的文化堆積,在雲貴高原乃至全國都極為少見。遺址揭露出自舊石器時代晚期至全新世的50多個火塘和人類活動面,填補了以往工作的空白,為研究西南地區早期人類居住活動、進一步復原史前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張興龍如是說。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