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據《人民日報》近日報道,中國已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費國、第二大棉花生產國,2020/2021年度棉花產量約595萬噸,總需求量約780萬噸,年度缺口約185萬噸。據調查,含棉花製品的衣服數量,在中國服裝產業中只佔一小部分,如化纖、滌綸、羊毛、絲綢、呢絨、蠶絲、真絲等材質的衣物,這些材料製成的衣物在各地消費者密集的市場也是大賣。

總體來看,服裝是一個剛需產業,無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人們在不同階段不同場合會選擇不同的服飾,隨全球經濟發展的轉型,服裝企業也在通過升級生產設備、提高服裝質量的方式令服裝更加「科技化」。只不過「科技化」的衣物,顧客的眼中也就是幾塊布料、皮革等縫縫剪剪拼拼接接而成的,除了價格高低外,幾乎看不到服裝的科技內涵。

服裝行業非夕陽行業

即便是近年來興起的「可穿戴設備」,也只是簡單地將電子設備縫入普通衣物裏面,炒作過後的人們又回到了普通穿上來。不管衣服是否「科技化」,人們只要出門就需要穿衣服,只是不同消費能力的人會選擇不同價位的衣服,因此服裝行業永遠都會有市場。

但是,有些服裝企業生存卻難以為繼,一般主要原因都會聚集在製造工藝和技術落後、存貨多導致現金流緊張、工人離職率高等問題。這些問題雖然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因為它們多為中小企業或工坊,它們的興衰一般不會影響到行業整體的發展。

需產業鏈協同配合

從網民的評論中,男性對服裝的考慮多以耐穿為主,女性對服飾的考慮多以樣式好看、不容易撞衫為主。反映到人們的生產消費中,即服裝企業需要在服裝的質量和款式上多下功夫。促進服裝企業轉型,還需要產業鏈的協同配合。

第一是生產要素的安全性,即採集優質的原材料,使用優質的棉花或其他原材料,或是回收的、完成消毒的舊衣物,保證從源頭上對消費者本身就是安全的。第二是服裝設計,消費者尤其是女性消費者對服裝的樣式最感興趣,款式、顏色、形狀、質感好的服裝,自然能夠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就要求要有大量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不斷更新服裝樣式。

第三是生產方式,如果是車間流水線操作,提高生產速度、減少污染、降低能耗、保證成品質量是要點,如果是手工操作,工匠技藝的培養和精心的縫製,則是該服裝的「靈魂」所在。

此外。服裝企業還需要遵循社會公德,例如非必要外,不使用動物皮毛製作成品衣物。更重要的是企業上下都要有正確的價值觀,畢竟衣服能展示一個人的形象,也展示服裝企業的對外形象。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床頭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