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潤作品。作者供圖

梁君度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竹,象徵有骨氣的君子,代表一種剛正不阿的人格。竹,也表現着自強不息、頂天立地的精神,故歷代文人不但喜以詩詞歌賦詠竹,也愛寫竹。

蘇東坡有個表兄兼好友名叫文同,字與可,文同善畫竹,他開創了「湖州竹派」。文同主張畫竹之前,必須先對竹子有深入細緻的觀察了解,再經過反覆的醞釀、構思,「胸有成竹」然後研墨伸紙作畫。作畫時須不停揮寫,一氣呵成。清代揚州八怪之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清代學者象傳》說他一生的三分之二歲月都在為竹傳神寫影,他曾詩云:「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冗繁削盡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古人對寫竹的追求,達到極致。

我的好友,香港知名書畫家葉永潤先生也善畫竹,他青年時師從嶺南書畫藝術大家吳子復,學書之餘也旁及中國畫。他經常臨摹文同和鄭板橋的作品。幾十年下來,自覺畫竹十分熟練,信手拈來皆可成。

幾年前,香港的詩詞家施學概先生寫了一首詠竹詞,請永潤依詞意畫一幅竹圖。這首《望江南》詞曰:「扶搖上,曉夕舞清薰,風撼雨摧先有節,沙侵溪繞了無塵。霜雪喜同群。」

以畫竹為專長的葉先生以為可以一揮而就,誰知畫了多幅都未達詞意。單單第一句「扶搖上」,要畫出竹子直衝雲霄之氣勢便有難度。他擱筆苦思冥想,想到「道法自然」這句名言,明白應以大自然為師,便放下筆墨帶上相機和紙筆尋訪大竹林。經過十多天的寫生和拍照,多方收集素材,回到畫案前反覆推敲,重新設計幾款布局並徵求畫友的意見,經集思廣益,終於有了靈感,畫出一幅新的構圖,畫面基本能呈現詞意。

古人論畫有云:「世間妙景純任自然,人欲肖形全憑心運。造化在手,心運無窮,獨創一家,乃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