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中,關於自然的書寫已形成類型及傳統,作品非常多。最近葉曉文喜歡看的是《沙郡年紀》及《湖濱散記》。《湖濱散記》是梭羅的名作,作者28歲時在華爾騰湖畔蓋了一間小木屋,在此隱居了兩年又兩個月,完成了這本傳世之作。「他每日對着湖有很多個人內心的對話和思考。書裏面對自然的描寫是非常深刻的,因為他非常專注。這本書的描述是非常靜態的,如同一幕幕自然景色的描繪。」

《沙郡年紀》則是與梭羅、繆爾齊名的世界三大自然寫作者之一李奧帕德的作品。位於威斯康辛州的沙郡(Sand County),土地因過度機械耕種而被破壞,作者一家人搬到這個被遺棄的農莊,每年種植上千棵樹木來恢復其健康的自然生態,過上了貼近自然的隱居生活。

「外國有一些這樣的作家寫這樣的作品,他們和自然有着很親密的關係。寫的時候非常專注,就連寫一隻小鳥都可以寫很多版!讓你感到他們對每一樣在自然出現的東西都有好奇心,以及始終保持一種尊重,很細心地去觀察,寫出很深的感受。」葉曉文說着,忍不住露出有些羨慕的神情,「香港也有人寫,但是沒有那麼徹底和仔細。在香港,要到深山老林的地方、要與世隔絕是很難做到的。」

接着,她開心地分享,自己早前也有難得的機會去山上住了一段時間。「從沙頭角搭船到荔枝窩,往上走有條村子叫梅子林村。村子裏的屋子好多已經塌了,人也都搬走了,政府便有想法,希望將村子活化,比如翻新屋子,做故事館或者博物館等。」作為參與的藝術家之一,葉曉文要為村裏的房子外牆畫壁畫。兩個月的時間裏,她每周在村子裏留大概四天。早上天才光就起床畫畫,中午日頭最曬時就回屋睡覺,之後起來繼續畫到天黑。到了晚上就去夜行,拿着手電筒去河邊,看看有什麼夜間生物在活動。這段時間她還開始在村中種田,自給自足吃上了新鮮蔬菜。

好一段優哉游哉的山上歲月!「就很專注,因為沒有其他事情可以做。」她笑,周圍也安靜得不行,「整條村自己玩!」

這段經驗激發了她對種菜的熱情,接下來她想試着在荔枝窩或是其他地方種地、種果樹,再把村中的日子和種植的經歷寫下來,也許是未來的另外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