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公布接納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簡稱「公民科」)為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於2021/22學年在中四級推行。今次將通識科改革為「公民科」,是在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大背景下進行,教育局和學校、教師均要思考如何把課程改革落實到位,在切合本港教學實際情況的前提下,致力為香港培育更多有德有才的愛國愛港接班人。

通識科自2009年設立起,就因為走上「政治化」道路而一直為人詬病,近年更逐漸成為部分「黃教師」煽動極端言行、誤導學生的「洗腦」平台,相關問題和嚴重後果在前年的修例風波中暴露無遺。今次將通識科正名為「公民科」,透過課程教導學生正確認識內地、香港及世界,全面正確了解「一國兩制」 和香港發展的方向,是香港教育撥亂反正的重要一步。

教育具有培育社會未來接班人的重要功能,要在香港落實「愛國者治港」,培育愛國、有志氣、有能力的未來「治港者」,更是影響舉足輕重的一環。認識此重要性,「公民科」的課程設計、教材以及師資,都必須因應本港民主選舉制度的最新發展而作出設置安排,教育局要做好「公民科」開展的指導工作,包括培訓師資和制定合適的教材。

「公民科」課程將設立「『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和「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三大主題。以往本港教育較少涉及內地的內容,部分學生受個別教師、媒體誤導,對國家持偏頗、負面印象,今後新科目必須努力扭轉這種扭曲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了解、熱愛自己國家是公民應盡的責任。很多家長關注「公民科」會否被有心人利用,對此,教育局應密切監察日常課堂與校本教材的質素,避免通識教育荒腔走板的亂象重演。

在教學形式上,過往通識科教學中,個別教師以失實材料、借培育批判性思維為名,向學生灌輸錯誤的價值觀。新的「公民科」更注重讓學生主動選擇感興趣的知識點再去探索,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更強調實地考察。因此,學校、教師要選用正當合適的教材,積極組織學生身體力行到內地交流考察,正向了解國家發展,培養愛國情操。

如何做好「公民科」教學,教育局有大量細緻的工作要做,包括提供必要的培訓,令教師充分掌握新課程的內容,有足夠的能力任教;教育局還應鼓勵、資助學校、教師運用新技術例如遊戲、影片等方式,讓學生愉快地認識國家和社會,讓「公民科」發揮出培育愛國管治人才的應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