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譯者﹕葉小燕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提到心理學,自然聯想到心理學三巨頭──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卡爾·古斯塔夫·榮格以及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而這套書便是以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的心理學說為藍本。阿德勒名氣雖不及另外兩位心理學巨頭,但因反對佛洛伊德強調性本能的泛性論學說而提出「創造性自我」並發展了「個體心理學」學說,從而探討生活的意義和人如何勇敢地變得幸福等,對後來心理學的發展影響深遠,更被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學大師、美國現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內基推崇,讚揚阿德勒是一位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被討厭的勇氣》和《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皆以年輕人與哲學家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的思想。前者講述一名憤世嫉俗的年輕人去了一名看似昏庸無能與現實的老頭哲學家的小屋,開始你來我往地思考與論辯人生課題。雖然主要探討何謂人生自由、幸福、人際關係這些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哲學家卻提出了突破傳統的觀點和看法,使年輕人詫異,在反駁哲學家的看法同時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明白了如何勇敢地變得幸福。《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卻講述年輕人希望在教育方面實踐阿德勒思想而辭掉圖書館工作,更成為國中老師。可是在這三年裏,他卻遇上很多挫折,使他開始反思阿德勒思想的可行性,更認為其思想是一個「大騙局」。為了獲得幸福,年輕人於是與哲學家再次展開激烈的討論,以認識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踏上幸福之路。

《被討厭的勇氣》中有幾個主題比較深刻,也是我們都市人日常面對的困擾,例如人際關係、憤怒和自卑感等。作者一開始已透過哲學家指出「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即世界是客觀單純,而每個人與生俱來是主觀地看每一件事情,於是人使事情複雜化而製造很多不必要的煩惱。因為一件事情好與不好取決於定義不同,所以阿德勒否認心理創傷的存在及不要被情緒控制,提醒人改變自己,不要將過去的不幸事情作為一個「藉口」困住自己,沒有勇氣作出改變。有些人更會製造不必要的憤怒情緒去達至自己的目的,於是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從而影響人際關係,自己更把這些事看成是不幸的事。加上人類時常因自己不夠好而感到自卑,於是不停追求慾望,希望藉此獲得優越感,擺脫自卑感。所以很多都市人只懂埋怨、憤怒,沒有改變自己的勇氣。作者在《被討厭的勇氣 二部曲完結篇》中還提到阿德勒斷言要「禁止獎罰」,像香港這種充滿競爭的都市到處充斥獎罰、權力鬥爭、猜度,由讀書到工作,絕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只專注自己利益並害怕因自己與別人不同而被排擠或被討厭,從而被他人牽鼻子走,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很冷漠,最終覺得人生很不幸,並減少對別人的信任和失去主動貢獻他人、愛人的動力。因此作者在第二本書帶領讀者透過愛他人一步步勇敢地擺脫不好的現狀及自我中心,邁向幸福人生。

兩本書皆行文流暢,以深入淺出的手法解說阿德勒心理學,而且書中不少話語就像跟讀者直接對話,觸碰讀者的心靈並讓其產生共鳴。兩本書讀起來的感覺像看小說一樣,很想快點讀完,期待看到「幸福」的結局。雖然心理學家阿德勒是歐洲人,但作者之一的日本人岸見一郎卻從三十年前開始研究阿德勒。有關阿德勒思想的作品除了在日本受歡迎之外,也在多個亞洲國家熱賣。他希望透過阿德勒心理學幫助他人,尤其提議年輕人學習自我啟發,勇敢地改變自己以獲得幸福,使世界更良善。因此這兩本書除了適合年輕人閱讀外,更適合繁忙的都市人抽空閱讀,洗滌心靈。●文:梨古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