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昨日新增9宗新冠病毒確診,4宗本地感染均屬有源頭,是去年11月16日以來首次沒有源頭不明個案。這固然是好消息,代表本地控疫露出曙光,亦顯示政府今年來不斷提升防控措施的成效。但這個來之不易的成果十分脆弱,需要好好珍惜,對內繼續鞏固防控措施,堵塞檢測追蹤方面的漏洞;對外則嚴防外來輸入,尤其是嚴防近期疫情有所反彈的印巴地區的輸入威脅。汲取過往多波疫情的教訓,特區政府必須秉持寧緊勿鬆的原則,待本地疫情「清零」後一段時間,才能考慮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本地新增個案已連續多日單位數,昨日更是第四波疫情以來首次沒有本地不明源頭個案,希望這是本港疫情邁向「清零」的好開始。今年以來,政府多番收緊防疫措施,完善檢疫、檢測和追蹤機制。包括不斷擴大檢疫範圍,由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需要檢疫,擴大到密切接觸者的家屬均需檢疫;將強制檢測的標準提升至單一樓宇或公司一人確診就要強檢;又推廣使用「安心出行」給市民記錄行蹤;加上政府早前已經收緊措施防止外來輸入,可以說,今次成功控制第四波疫情,是政府不斷升級防疫措施及各界積極配合的成果。
不過,我們也不能有絲毫盲目樂觀和鬆懈,畢竟昨日僅僅是4個多月來第一日出現零不明源頭個案,疫情反覆可能隨時再現,必須繼續總結經驗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對於後續疫情防控,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比較樂觀,認為第四波疫情接近尾聲,希望能夠達至「清零」;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就較為謹慎,認為應先觀察至少一兩星期,社交距離措施目前也不應貿然放寬。
本港過去一年多已經經歷四波疫情,每次本地個案受控不久,又爆發新一波疫情,這與防控措施過早放寬關係密切。現時社會上各項服務和市場總體正常,唯獨與旅遊相關的行業仍然冰封,但要重啟旅遊業必須本地疫情「清零」一段時間,才能說服內地及周邊地區與本港恢復通關,因此社會各界都應該將防控措施堅持到底,嚴防死守,以免前功盡棄。
本地個案越是接近或達至「清零」,做好「外防輸入」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即使本地個案已經「清零」,一旦外來個案傳入社區,爆發速度還是可以很快。因此,當前關鍵是要鞏固對輸入個案的防控工作,尤其是與本港人員往來密切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區,最近疫情明顯反彈,印度的單日新增確診已經由2月時的每日一萬多宗,增加至近日的5萬多宗,巴基斯坦也增加至每日新增近4,000宗。昨日新增的5宗輸入個案,就全部來自菲律賓、印度和巴基斯坦,而且全部驗出N501Y變種病毒。可見「外防輸入」壓力巨大。
另外,冷鏈運輸也一直是病毒輸入的一個漏洞。國家防疫專家鍾南山日前表示,早前內地農村出現的新冠疫情,很大機會是由冷鏈運輸傳播,需要研究新冠病毒在冷凍環境下的濃度及存活率,並做好社區篩查。毫無疑問,本港需要針對冷鏈進口、運輸行業,加強「驗貨」和對行業從業員的定期檢測,堵塞病毒輸入的漏洞。
市民都希望不明源頭個案單日零新增是本港邁向「清零」的一個好開始,社會各界需要繼續堅持防控措施不鬆懈,更要積極接種疫苗達至群體免疫,才能徹底戰勝疫情,迎來恢復通關、經濟復甦的榮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