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閉幕,大會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被認為是指導今後5年及15年中國發展的「密碼」。除了外界關注的GDP增長不再設具體目標,規劃中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那麼如何理解高質量、新發展的內涵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余淼杰表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完成了從「轉向」到「進入」的過程。2017年十九大提出「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20年8月的政治局會議上則提出「已經轉入」。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其實就是新發展理念,概括為「創新、協調、共享、綠色、開放」十個字。

創新協調發展 促進共同富裕

在創新方面,科技領域的「卡脖子」問題凸顯,未來五年,中國將加大基礎研究經費投入。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汪雲興表示,新發展階段,轉型、加碼、改革將成為科技創新的主要特點,未來國家將更注重發揮體制優勢,激發人才活力。

「創新不僅包括科技的創新,也包括規則、制度方面」,余淼杰認為,在加大對外開放進程中,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規章標準的制定,也是創新的應有之義。

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指經濟的發展,也包括對社會發展各方面的要求。其中,「協調」、「共享」就涵蓋了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帶動共同富裕。

隨着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老齡化低生育率等問題提前到來,儘管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但人口紅利不再,告別粗放型經濟後,區域發展不平衡、社會結構新難題有待解決。

五年規劃對於社會發展失衡難題也都一一提出了「藥方」,包括東北振興、中部崛起,都已經在研究制定可落實的方案。另外,「十四五」規劃也提出了要研究制定促進共同富裕行動綱要,擴大中等收入族群。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指出,要爭取用10年左右時間實現中等收入族群倍增,重點要放到2.8億進城農民工身上,這類人是現階段最有可能由較低收入水平進入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鄉村振興,也是對促進區域發展平衡,帶動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

制定綠色方案 推經濟一體化

在不可逆的全球化趨勢下,中國的發展規劃也與區域經濟、全球發展緊密結合。余淼杰認為,新發展理念中,「綠色」代表碳中和碳達峰方案,將會寫進憲法,「開放」代表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這也是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世界高質量發展的承諾。 ●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