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李陽波 西安報道)「像一顆星照耀頭頂,像一盞燈通向光明……」由扶貧教師參演,並根據真實脫貧攻堅故事而創作的西北工業大學扶貧主題音樂劇《融水謠》,3月1日晚在西安首演。該劇講述了來自陝西高校的幹部邱史方,到廣西融水縣安江村擔任第一書記,克服重重困難,一步一個腳印,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據悉,作為高校原創扶貧主題音樂劇,當前用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描述扶貧工作的內容和成效,在內地還較為鮮見。

生動演繹脫貧故事

據了解,自2015年以來,西北工業大學按照安排定點幫扶廣西融水縣,先後派出一批幹部參與當地脫貧攻堅。2018年,江竹村整村脫貧摘帽。

《融水謠》以西北工業大學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為基礎,以該校派駐廣西融水縣江竹村的三位第一書記秋衛平、史建強和方原的扶貧故事為原型。通過劇中人物「邱史方」,以點帶面,從一個小山村的脫貧故事入手,以滴水見太陽的藝術形式,展現出我國脫貧攻堅戰的艱巨歷程。「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是一位第一書記,但他是全國扶貧幹部的縮影,從他身上體現了眾多扶貧幹部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的崇高精神。」該劇主創團隊表示,《融水謠》讓觀眾在藝術的享受和熏陶中,真實感受到脫貧攻堅工作者無私奉獻的情懷,深切體會到我國脫貧攻堅事業取得的前所未有巨大成就。

劇中角色邱史方原型人物之一的西北工業大學教師方原,在2月25日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而另一原型,並在劇中扮演了人物角色的西北工業大學秋衛平老師表示,《融水謠》取材真實,劇情感人,謳歌了脫貧攻堅這一偉大壯舉;自己作為一名扶貧工作者,在排練過程中常常被感動到,再一次受到了教育。「劇中人物邱史方很有代表性,不僅能代表西工大的三任駐村第一書記,也反映了全國千千萬萬扶貧工作者的精神風貌和工作狀態。」

沉浸式舞台體驗

「看完《融水謠》,彷彿把我帶回了那段難忘的支教歲月。」西北工業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溫昌浩,曾於2019年7月赴廣西融水縣支教,在那裏他真切感受到了扶貧幹部的奉獻與決心。西北工業大學2019級本科生王雅楠,一直堅持為學校幫扶地區中小學生開展線上宣講,將學習、科技等輸送到大山深處。她表示,在學校經常聽到這場音樂劇的原型,也就是駐村第一書記的故事。「相信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這份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能夠指導我們走得更遠,更加堅定。」

據介紹,《融水謠》採用集演唱、舞蹈、語言等表現方式為一體的音樂劇形式,將西北信天游和西南苗寨蘆笙山歌元素有機融合,以沉浸式的舞台體驗再現苗寨山村風土人情,展現了一部苗鄉脫貧的秀美史詩,帶給觀眾景美、劇美、人美,事暖、情暖、心暖,聲悅、視悅、境悅的綜合藝術享受。同時,《融水謠》不僅反映了高校履行政治責任投身脫貧攻堅事業的擔當作為,亦是高校開展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