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子京)「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港區全國委員均提出了相關的提案。他們表示,香港的國際城市特質,是大灣區建設國際科創中心的重要依託,應積極發揮香港多方優勢,並建議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創新系統、人才培養體系和智庫群建設,以及深化大灣區企業與區域內各類高校、研究機構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

張學修倡共建互認機制

對推動大灣區企業共贏發展提出三點建議:

一、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之間,應該相互開放,加強互聯互通,實現內部資源開放共用,打破行政管理體制,建立一個共同市場。「在大灣區其中一個城市註冊的企業,都是『大灣區企業』,可享有平等的經營、稅收、土地、人力等方面的發展待遇。」

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建立健全大灣區企業互認機制。統一大灣區企業登記條件,符合大灣區企業登記條件的企業,允許在大灣區其他城市,從事經營投資、貿易、置業、創業、辦學,不受區域限制。

三、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創新系統、人才培養體系和智庫群建設,深化大灣區企業與區域內各類高校、研究機構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引導金融系統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強化產、學、研聯動,鼓勵大灣區城市中小學、幼稚園,在香港設分校辦學;鼓勵港澳研究型高校在大灣區城市設分校、分院辦學,拓展多層次的教育和人才交流計劃,並加快建設為政策創新提供智力支持的大灣區智庫群。

黃少康建議港積極展所長

建議積極發揮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建設中的優勢,包括:

一、香港的教育和人才培養優勢。香港擁有中國密度最高的世界一流大學集群,開闊的視野和寬鬆的氛圍,香港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強。

二、香港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發展優勢。香港的高水準成果和科研影響力長期領跑大灣區。香港高校的薪酬體系也成就了香港的基礎科研;大灣區建設也更好地促進香港科研成果轉化為技術和產品提供了機遇。

三、香港高度發達的金融、法律等現代服務業,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大灣區高新技術產業融資及其他配套服務打下良好基礎。

四、香港的全球視野與國際形象,可更好地促進「引進來」和「走出去」兩大過程,有利於科技創新事業的發展。

黃華康冀增推兩地合作

香港應更好地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範疇,提升競爭優勢,鞏固國際金融、航運物流和貿易中心地位,將服務業已今非昔比的形態重新展現,還應加強創新科技和科研的發展,推動與內地城市的互助合作,大灣區城市之間應通過相互合作、整合、互補,各施所長,達到互利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