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業 特許測計師、中國房地產估價師
筆者2月份多假日時宅在家,愛上追看收費電視的電影劇集。2月下旬,我收看了《武士時代:為日本而戰》的軍事/歷史記錄片。在短短六集中,劇集內容貫穿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以及德川家康等三位日本古代戰國時期最主要「大名」。「大名」是日本封建時代對一個較大地域領主的稱呼,由「名主」一詞轉變而來,而「名主」是專指東日本土地的莊園。
營商上應用三英傑優點
劇集製作認真、逼真、緊湊,引得筆者一口氣看完。仔細看完三位大名生平,筆者領悟出不少商道,藉本文跟讀者分享一下。
他們三人都是日本戰國時代最強大的大名,且生平年代有所交集,被統稱為「戰國時代的三英傑」。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出生時已是世襲的城主,但是年輕時織田家遠比德川家勢力強大,因此家康父親曾把他送給織田家做人質。兩人小時候算是一起長大的,孕育他們未來締結穩固的同盟關係。反而,豐臣秀吉出身卑賤的農民,且長相醜陋、身材矮小。按照日本封建時代的嚴苛社會等級制度,就算有驚世之才的秀吉應也難有出頭之機會。
因緣際會地秀吉遇上前衛奇特的織田信長,從軍隊中最低層一路青雲直上而晉身織田家主要戰將行列。直到織田信長於本能寺兵變中被殺,秀吉更成了日本最高統治者的關白。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於攻打朝鮮末期身故,只得年幼的稚子秀賴繼任。秀吉死後,一眾大名分為支持和反對豐臣家兩派。通過「關原大戰」,德川家康成功地打敗支持豐臣家的一方,並且最終攻破豐臣家堡壘大阪城、殺死秀吉之子秀賴,建立江戶幕府,開啟日本幕府時代,成為日本最高統治者。
分析三人的生平事跡,不能否認各人都有過人之處,努力吸收優點、盡力摒棄缺點,應用於商業運作上,可謂「其用無窮」。
創新運營手法值得商榷
先以日本著名民間故事說明三人性格差異。故事是如果一隻杜鵑不啼,織田信長會殺之不足惜,謂之「殺」;豐臣秀吉會誘之自然啼,謂之「逗」;德川家康會靜待莫需急,謂之「等」。三人的性格差異正決定各人不同命運,事實最終說明「能忍者才是終極王者」,家康憑着無比的忍耐力最後一統日本成立江戶幕府制度,成功統治日本直至「明治維新」時期。
織田信長是一個時代的改革者、一個機會主義者、一個天生軍事天才,但是天生脾氣暴躁、行為無常、性格殘暴、心胸狹窄,不是長久治國的領導人物。本來只是鄰近京都的「尾張國」大名,年少時行為不檢點,被外人嘲為「尾張的大傻瓜」。當父親去世後,信長花上極短時間已擊敗眾兄弟成為尾張國主人。當駿河戰國大名今川義元於1560年率領二萬五千大軍取道尾張國上京京都時,信長以只得三千人兵力夜間在「桶狹間」成功偷襲今川大軍,並取下今川義元首級,一舉瓦解今川家勢力,這充分表明掌握機會的重要性。
有異當時其他大名,織田信長勇於嘗試新事物。當時戰國大名對葡萄牙人所帶來的火槍,大多抱着拒斥的態度,但是信長大量訂購火槍,在著名「長篠之戰」上以三千支火槍給予對抗眾大名大軍毁滅性的攻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於今天新冠肺炎疫後,企業家和專業人士是否應使用創新推銷和運營手法再戰商圈呢?這是我們商界值得商榷的。
反觀秀吉出身貧賤、其貌不揚,但為人機靈、懂得看人臉色、低聲下氣。他打仗時卻非常勇敢,並且善用計謀,屢立戰功,晉身織田家大將。最後通過靈巧手法,成功接收織田家勢力,以恩威並施手段收編一眾大名去統一日本。如果以低卑出生的背景,封建時代的低層根本不可能登上極位,只是憑着秀吉的不懈努力、足智多謀性格取得成功。
審時度勢後作準確判斷
豐臣秀吉是日本「家傳戶曉」的人物,但是也敵不過「好大喜功」的陋習。當上日本霸主還未滿足,更是不自量力地發動侵華和朝鮮戰爭。秀吉敗在缺乏自知之明能力,動用龐大人力物力和金錢建立船隊,東渡朝鮮國北上鴨綠江進襲大明朝。他忘記了這條悠長的軍事補給線,且深入敵國容易被四面受襲潰敗。兩次中朝大戰換來國力衰敗、民窮財盡、眾大名分裂、豐臣家勢力衰亡。最後豐臣秀吉淪為短暫日本霸主,德川家康「百忍成金」冒出頭來。豐臣秀吉的短暫光輝成就教曉後人必須量力而為、審時度勢、見好就收,才可「長治久安」。
德川家康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完全在於他的心態與智謀。在逆境時,熱愛保持清醒頭腦,在強敵當前,保持高昂鬥志不外顯。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的共同失誤是自以為是、妄自尊大。家康無不在完善自己,學到了信長的果斷、創新,也學到秀吉的策略、靈活。家康的智慧在於能忍耐逆境、能審時度勢、在特定情勢下作出準確的判斷,並且善於迅速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後,商界靜待復甦。營商環境困難,舊日的規則可能要改變。敢於着力創新,以靈活高效低本的營商手法方能存活下來。如信長一樣,本能寺之變徹底打散織田家、空有百般武功也只可換下歷史記錄的短暫光輝,各位商界朋友多多琢磨。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