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八婦女節」,這節日源自美國,已有百多年歷史。在中國,古代已有為婦女而設的節日,如明代劉侗及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記載:「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現今我們只知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九月初九是重陽節,但在古時,這些節日亦是女兒節。待字閨中的閨女在這些日子會裝扮得漂漂亮亮,已出嫁的女兒亦可回娘家探望,娘家會準備糕點,一家人共享天倫。

中國古代的女性一直受儒家思想禮教所規範,言行舉止都有一定限制,要求「三從四德」。「三從」是指「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當中的「從」包含聽從、隨從、服從、跟從等意思。「四德」是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四德」初見於《周禮.天官.內宰》,其後在東漢班昭所撰的著名女訓著作《女誡》中,寫有:「婦言、婦德、婦容、婦功,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夫云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

「婦德」是女教婦學中最重要的一項,東漢儒學家鄭玄所說的「貞順」是「婦德」的核心。堅守節操,對丈夫忠誠,對家族所有人謙恭有禮。「婦言」是禮教對婦女言辭方面的規定,言語也是一種必備的修養和技巧。鄭玄認為「婦言」則指「辭令」,即指善於應對,說話得體。「婦容」是儒家對婦女的容貌修飾的特殊標準。孔子主張重德輕色,即主張重視妻婦的品德多於美色。「婦功」指婦女從事的工作,性別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所以「婦功」主要以維持生活衣食所需的採桑養蠶、織作、負責烹飪等事。

時至今日,社會追求性別平等,「三從四德」的標準已有所改變,但這些在古代出現的女訓,是我們了解中國文化發展的寶貴資料。

中國文化研究院(中國文化研究院成立了二十年,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