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今年初的時候,作為北京人的本狸朋友圈被刷了一波屏:北京零下21攝氏度。故鄉的親友們一邊抱着暖氣裹着「大鵝」一邊亢奮地發着各種氣溫截圖和段子。其中有一條讓人印象深刻:同一時間,北極的氣溫竟還比北京高了一點點。

真是沒想到,我大北京竟有一天能贏了北極。而身在香港的小狸,雖沒趕上北京贏北極的歷史性時刻,卻也見證了香港氣溫曾達到零下的日子——零下,意味着理論上可以下雪了。

以同款套路抱着暖風機裹着最厚的羊絨刷新聞,然後發現「環球同此涼熱」:西班牙馬德里遭遇半世紀以來最大暴雪,交通癱瘓,捎帶着把小狸海淘的包裹也困在了路上;日本同樣遭遇連日大雪災,新潟積雪超過了1公尺;到了前些天,一場寒潮又席捲了美利堅,即便是最南邊的州——那個與墨西哥接壤、脾氣與天氣一樣火爆的德克薩斯,也沒能逃過被這場罕見暴風雪虐得體無完膚的命運……

不是全球變暖嗎?這全球速凍又是幾個意思?

於是,經歷過今年初的瑟瑟發抖之後,很多人知道了「拉尼娜現象」——厄爾尼諾現象的好CP,一個變暖一個變冷。再回想以往科學家們的專業表述:「極端天氣」,發現確實是準確的。這一回,連老百姓自己都注意到了,那這問題,嚴重了呀。

問題確實非常嚴重而且嚴峻。

有外媒最新報道稱,科學家研究成果顯示,人類所賴以生存的這個「只有一個的地球」,即將在30年內到達「氣候變化」的「致命臨界點」。即在2050年前,整個地球吸收人類人為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減半。原因是持續變暖會導致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作用上升,從而打破生態系統從碳匯到碳源的平衡,並進一步加速氣候變化。

科學家們嚴肅而悲情地指出,氣候惡化問題非常嚴重,現在已談不上如何治療,而是該考慮如何爭取治療的時間。

除了植物要罷工,海洋也是。在過去的1.2萬年裏,地球海洋一直在持續變暖。自17世紀中期以來,海洋吸收了多達90%的人類工業活動產生的多餘熱量,以及約四分之一的碳污染。但海洋的這種「吸收能力」正逐年減弱。因為,天太熱,冰沒了。

調查顯示,從1994年到2017年,地球損失了約28萬噸的冰,如果做成100米厚的冰罩,可以覆蓋住整個英國。這塊巨型冰層融化、消亡後,整個地球海平面升高了約1英寸(約合2.54厘米)許多海岸線被淹沒。而風景喪失實在算小事,科學家說,冰在調節全球氣候上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冰的損失會增加諸如洪水、火災、冰暴潮和熱浪滾滾等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就比如年初全球的瑟瑟發抖。而過去的7年,正是現代記錄中氣溫最高的時期。

全球變暖已經說了多年,人人都能脫口而出,但並未見多少真心的在意。而北京贏北極,並不是好笑的段子,而是殺埋身前的危機,如果人類再不全球一心重視氣候變化的問題,那真是要自食其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