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僖徒步穿越戈壁沙漠,用腳丈量祖國大地。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藝俠」梁家僖:文化跨界科技傳播中華精粹

冬月京城,第23屆京港洽談會文化產業合作專題活動正在熱絡舉行中,京港兩地的行業精英紛紛圍爐論道。其間,一位身着新中式衣裝的男子吸引了全場的目光。他曾遍行中國大地,融合文化科技「創意下鄉」,在實踐中用文創助力少數民族鄉村脫貧攻堅。他就是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文創產業負責人梁家僖,一個有着十多年「北漂」創業經歷的「香港文藝俠」。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寶峰、

實習記者 潘雯菲 北京報道

多年來,梁家僖一直行走在京港之間的「文化江湖」上,在跨界文創潮流中自成一派。2016年,他設計的新媒體藝術作品「二十八星宿系列」,更吹響「文化+科技」融合創新的先鋒號。他表示,自己有兩大功課:一為「內方」,深挖五千年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二為「外圓」,運用國際語彙講好中國文化故事。

《易經》融合AI 重建文化體系

梁家僖熱愛研修中華傳統文化。「中華文化的根就在《易經》。」梁家僖說到。《易經》起源於天文,從古天文記載和現實生活裏追溯,他發現,像天文星宿這樣的文化意向東西方皆有,比如在敦煌石窟裏就能看到12星座和二十八星宿的融合。「大家都知道西方有12星座,而東方更早已有二十八星宿,但現代人知道的卻不多。」梁家僖查證史書,文化發展的早期是東學西漸,西方科技革命後建立了新的標準,於是轉為了西學東漸。「如今,是時候需要我們重建自己的文化知識體系,推動傳統文化的再創新。」

於是,在2016年,梁家僖融合了《易經》、數碼藝術、人工智能,創作出「二十八星宿系列」創意設計作品。他用四象進行排布,以陰陽五行進行配色,最後用人工智能進行風格轉移,藝術化為28幅數碼畫作。作品參加過多次展覽,還收錄於中國頭部創意設計著作《藝酷300:中國創意設計力量》,獲得廣泛的關注。

「希望這樣文化科技交融的跨界方式,能讓更多人看到中華傳統文化裏的精華,發揮出更多的社會價值。」梁家僖感慨道。

直播交流藝術 暢談非遺傳承

每天早上6點,梁家僖便起床打坐,冥想45分鐘,之後便是大量的學習和工作,主要是講學,做國學研讀、媒體經驗分享等。平日他也時常和朋友們約會聊天,品鑒藝術作品,尋訪非遺專家。起先是私人的活動,後來,梁家僖想「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於是便做起了PGC直播,邀請大咖嘉賓做文藝交流,讓更多人跟隨他一起體驗傳統文化和當代藝術。

2017年,梁家僖在網易新聞發布了十四期文化藝術交流節目——《香港文藝俠》。節目面向愛好當代文藝範兒的新中產階層進行線上直播,主題涵蓋書畫、戲劇、刺繡、芳香療法、當代藝術、家居設計、創業經驗等,獲百萬級流量。其中一期,梁家僖在香港駐京辦和文化總監交流香港十大非遺傳承等豐富內容,直播時長達到了空前的3小時,《香港文藝俠》也成了第一個在香港駐京辦開展的文化交流欄目。

2016年夏天,梁家僖曾參與過一個絲路徒步的項目,用腳丈量「一帶一路」,四天三夜穿越108公里。戈壁沙漠空曠荒涼,行走其間頗有「寄蜉蝣於天地」之感。沿着古絲路,梁家僖一面驚歎傳統文化的燦爛輝煌,一面折服於自然生命的堅韌頑強。「習慣了城市生活的我們,值得多花時間去發現大自然。」梁家僖說,「美麗無處不在,找到文化的內核才能變『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