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in年紀輕輕已擔任The Mira國金軒主廚。

苦讀英文 冀領新派粵菜登世界舞台

廚師賦予美食靈魂,為菜式傾注熱愛與情感,才使美味烙印於食客的舌尖心頭,歷久彌新。對The Mira國金軒主廚鄧浩宏(Edwin)而言,這份熱愛已化作新派與傳統粵菜之間的巧妙平衡,無論食材配搭亦或菜式風味,都講究一個「和」字;而這種情感則是母愛的暖心滋味,如母親的一聲「今晚返唔返嚟食飯」般蘊含「家」的溫馨味道,為食客帶來賓至如歸的窩心感覺。家和萬事興,這或許也是Edwin年紀輕輕便擔任主廚的成功秘訣。

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岳悅

攝影:香港文匯報記者

除夕前幾日的下午茶尾聲時間赴國金軒,門口的工作人員正為含苞待放的桃花枝上懸掛利是封,領取賀年糕點的人絡繹不絕,是疫下新年獨有的平和。抬頭見圓形水晶吊飾懸於半空,與綠白主色調的枱凳相映襯,共同組成一幅現代藝術與中菜廳相融的和諧畫面,在這樣的氛圍中,品嚐新派粵菜實無違和之感。歎茶等待間,Edwin端着一道陌生菜品疾步走來,置於枱面,訪問便於蝦香氤氳間開始。

細詢之下,原來此招牌菜名為欖菜辣子爆龍蝦,亦為Edwin團隊的創新菜式。「這道菜以潮州欖菜為配,以避風塘的形式展示……」他將菜品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小時候媽媽曾帶我們去食避風塘炒蟹,這個經典菜式我們已經吃了很多年,我開始想,人們為什麼鍾意食避風塘口味,又是否有其他的材料可以代替蟹和炸蒜?」循着思考的軌跡,他以「香口、乾身、惹味」為主軸,耗時兩個月嘗試了多種食材和配料,最終選擇以炸波士頓龍蝦佐以爆香的欖菜及四川乾辣椒,提升鮮辣之餘亦有啖啖肉的豐富口感,他介紹道:「欖菜是潮汕風味小菜,當然要幫返自己人,中國人應該多使用本地的素材,再做一些創新,基調還是要以中菜為主。」新派做法是否同樣收穫年長客人的青睞?「他們還會用欖菜撈粥撈飯,還有人會拎回家炒其他餸。」滿意的菜式博得客人的喜愛,賦予Edwin極大的成功感;以美食征服客人的味蕾,帶領新派粵菜登上世界舞台,更是他矢志不渝的目標。

以「誓死」決心征服食客

目標遠大,還需腳踏實地從改變自身做起。他憶述曾經的自己內斂且自我中心,一心鑽研廚藝而拒絕與人溝通,直至開始大量閱讀後豁然開朗,「書中講過,我們要勇敢跳入不適圈。我覺得客人吃得出廚師的心情,態度和想法要自己去調節平衡,不能讓情緒影響到出品。」當他跟隨媽媽信佛教,卻因職業所迫而無法不殺生,避無可避之時,只願盡最大努力使每樣食材死得其所,將其發揮至巔峰。他也終於走出廚房,主動詢問客人的用餐體驗,也曾有過重煮幾次都未能合乎客人標準的經歷,只能在不斷的交流對話中揣摩客人心意。他說:「站在很多客人面前被人鬧,那一刻覺得好愚,但這是我應該去面對的。我是以『誓死』的決心去征服客人,逃避沒有用,逃避了一個客人,也無法逃避所有人,反而自己的人生都在逃避之中被糟蹋了。」

在國際化酒店餐廳任職,面對的是來自四面八方的食客,而作為主廚,除了廚藝精湛外,亦要勝任管理工作。去年他報讀中華廚藝學院大師級課程,學習營運、衞生、化學等方面的書面知識,自我增值;而為了與外國食客交流體會,也為親自為外籍管理層介紹菜品,他又請來家教苦讀英文,利用早幾站落車的碎片時間邊聽英文邊走回家,學習健身一舉兩得。原來,在鏡頭前保持良好身型,也是他成為主廚後為自己訂下的目標之一,「大家都會認為中廚的學識不夠,所以我還想讀學位戴四方帽,扭轉這種印象。」

與同事亦師亦友

Edwin未夠40歲,在普遍由老師傅主廚的中菜廳中可謂鳳毛麟角。他18歲VTC畢業便入行,輾轉過多間酒店後廚學師,執着錘煉廚藝之餘,亦對廚德及廚政了熟於心,「帝京酒店的陶國檢師傅教識我如何以德服人,行得正企得正,無論多忙都不能偷雞,每一道菜都要對得住客人。主廚要親自落場,所有的事都一定要識,和團隊一同打下江山,有合作的過程才有經驗和默契……」他同樣經歷過後廚的「龍蛇混雜」,以及「鬧人」為主的溝通方式,他自豪從小便醉心烹飪,隨時化悲憤為力量,從未覺得辛苦或想要放棄,但這種溝通方式已不適合新一代的年輕廚師。也是在與自己的兩個小朋友相處時累積經驗,他化「鬧」為「講」,以鼓勵、分析及溝通為主,與年輕同事亦師亦友,「有時公眾假期我都要開工,一班後生仔都會回來幫手做義工。」

他不否認有些九十後、零零後捱不得苦,只關注眼前的既得利益,而非考慮在行業內的長遠發展,但新一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也正是如自己這樣被傳統菜式的條框所限制的廚師所缺少的,「他們接收了很多互聯網的豐富資訊,常提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配搭,這種無限創意可以令我們有更廣闊的視野,大家合作擦出好多火花。」

「媽媽煮的飯更好食」

在與Edwin的訪問中,他多次提及「媽媽的味道」,他的新派粵菜重塑創意,不少都來源於媽媽的手藝。原來鄧媽媽結婚前曾任點心師傅,後幫人湊小朋友照煮午餐晚餐。這份對烹飪執着已烙印於Edwin之心,觀摩及幫手煮飯的經歷,亦令他耳濡目染。時至今日,他仍然堅信「媽媽煮的飯更好食」,皆因其中不變的愛與人情味。

攜着愛與對食材的尊重,他將創新的目光置於傳統粵菜之上,因有些傳統菜雖然口味優勝,但常有賣相不好之虞。他深信,中菜都可以精緻的形式完整展示自己的獨特風格,或加入時興食材,或融入西式烹調方法,成就味道與外觀的雙重提升。他笑稱自己會請熟客做白老鼠,先介紹傳統菜式,再敘述自己做了怎樣的改變,在收集到的種種不同意見中,定位自己的方向。「廚師想要進步,就不能故步自封,我希望未來有機會學到更多的傳統粵菜,再將其重新塑造和轉變,使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菜。這是我作為中國廚師的目標。」他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