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人死,神去氣斷,如還處於「死唔斷氣」的狀態,就是「似死非死」。廣東人以「死唔斷氣」來形容如上述般景況;或有人說話時斷斷續續,欲言又止、欲止又言,猶如死前的狀態。

現屆特首選舉提名前,某某磨刀霍霍,準備參選;當時有政評家認為此君即使成功入閘,當選都「凍過水」。2019年1月21日,阿根廷足球員沙拿乘小型飛機前往即將加盟的球會報到,豈料起飛後不久飛機與地面失聯。事件發生後,人們大都心中有數——沙拿條命仔「凍過水」。如此看來,「凍過水」表示一些沒希望、成事或生存機會渺然的景況。對於為何用上「凍過水」來描述那些極其不妙的情況,有內地網站提供了以下的解說:

「凍過水」如同「冰冷的水」,予人平靜而死寂的感覺,所以說到「凍過水」便是「沒希望」了。

「凍過水」指比水還要冷,應非表示「冰冷的水」,以此詮釋有牽強之嫌。「凍過水」的書面語是「寒於水」,「寒於水」的情況於《旬子.勸學》中有所提及:

冰生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由此看出,「寒於水」所指的是「冰」。廣東位處南方,曾接觸「冰」的人始終不多,正是:

夏蟲不可以語冰(《莊子.秋水》)

無怪廣東人叫「冰櫃」做「雪櫃」,叫「冰棍/冰棒/冰條」做「雪條」了。就是因為「冰」對大部分廣東人來說好像遙不可及,那「凍過水」便可借喻機會微、沒希望的情況了。類似上述的錯誤解說充斥於坊間,如斯發展下去,「粵語保育及傳承」可說是「凍過水」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前,香港社會不是發展得那麽蓬勃,不少家庭的生活條件處於一個很低的水平。平平安安的日子尚且熬得過去,如遇上家人病重、紅白二事等突發事件,親朋戚友遂成為求助對象的首選。當時人與人之間不如現今般隔膜和冷漠,所以如有人因「急」而「開口」,一般都會按自己的經濟能力予以「幫忙」。然而,「幫忙」得頻密對自身也構成很大壓力,故當事人會向對方明言處境,求助者也多不會因而抱怨,皆因雙方深明什麼叫「長貧難顧」——長此貧窮下去,旁人實在是難以照顧的。

「年晚」本指除夕,後泛指「挨年近晚」——將近過年的一段日子。歷來,中國人對新年十分重視,一年到晚辛勤工作或各有各忙,趁此機會一家聚首,吃好的、穿好的成了各家各戶的指定動作。還有,過一個有體面的年予人家宅豐裕的感覺,那「年晚錢」至為關鍵,也可說是「小個崩都唔得」,不可或缺也。就此,中國人有以下一句老話:

年晚錢,六月霜

六月正值炎夏,突然飛霜比喻有冤獄,後借喻情況困苦。這裏指出缺「年晚錢」是天大苦事。對煙民來說,正是「話知你」(不管人間何世),只關注叼在嘴裏的香煙,尤其飯後那口;有言為證:

飯後一支煙,快活過神仙

飯後一支煙,賽過活神仙

有煙民為了表示他們之於「飯後煙」猶如人們之於「年晚錢」般重要,創作了以下一句:

年晚錢,飯後煙

「勒」有強制拉緊的意思。舊日,人們會用「褲頭帶」(腰帶/褲帶)把褲頭勒緊以防鬆脫。廣東人會叫這個行為做:

勒緊褲頭;勒緊(條)褲頭帶【勒緊褲帶】

無獨有偶,西方有以下一句相仿的話語:

Tighten your belt

此語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美國「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時期,當時不少人生活拮据。由於「食唔飽」(饔飧不繼),有人戲言如不「tighten your belt」,褲子便會掉下來,暗喻要省吃儉用了。這不就是相當於我們的「勒緊褲頭」嗎?

面對「死唔斷氣」的新冠病毒,防疫措施於過年期間有像樣放寬的期盼想必「凍過水」了。年近歲晚,疫情下一群失業大軍可能正為「年晚錢」發愁。平情而論,政府在抗疫的一年裏不只屢屢「出手」,還來個「大手筆」,可惜資源錯配,做不到救市民於水火。事到如今,怨天尤人乃無補於事,唯有自求多福,畢竟「長貧難顧」哩。值得一提,即便「疫苗」成效顯著,也不代表經濟可於一時三刻恢復過來,意味着升斗市民還有好一段「勒緊褲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