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義覺)道長李耀輝博士在《園繫香江百載情》節目裏,道出嗇色園與香港同步成長的百年情緣。 作者供圖

陳復生

世事千變萬化,紅塵濁流滾滾。在亂世中,許多人都會求神庇祐,希望求仙得道,逍遙物外。

人生無常,古時候的人遇上困境,許多時都會求神庇祐,希望順利渡過難關。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有求神問卜的習慣,慢慢演變成一種別具特色的文化。

在原始社會時期的中華民族,已經有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動,至春秋戰國,吸收了神仙方術並產生方仙道,後來又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學說,在漢代後期形成黃老道,至南北朝經過宗教改革,逐漸演變成現今的道教。

道教是中國本土的宗教,道教思想源於軒轅黃帝,道教體系的最早創始人是天師道的張道陵,並且崇拜道家老子為道祖。道教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漢魏兩晉的起源期、唐宋的興盛期、元明全真教出現的鼎盛期和清末的衰落期。

魏晉以後,道教取代了道家的地位,在社會上扮演重要的角色,發揮了文化信仰的作用。

而香港的道教文化中心就以嗇色園轄下的黃大仙祠最為人熟悉。祠內供奉東晉時南中國道教著名神祇黄初平,另亦有供奉儒、佛兩教的神祇如孔子、觀音等,故三教融合為黃大仙祠一大特色。

正在無綫電視財經資訊台播映的文化節目《復興新生系列.園繫香江百載情》,訪問了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義覺)道長李耀輝博士,他在節目裏,替我們娓娓道來嗇色園與香港同步成長的百年情緣,當中不乏黃大仙師信仰的史實和顯跡,更分享道家思想的哲學及道教文化的精神。

李耀輝博士主要研究儒釋道三教,曾擔任理工大學「中國文化學系」講師。他早年服務警隊三十餘年,退休後於嗇色園以義務性質出任監院,一直致力推動道教文化、整頓園內各項設施及完善行政秩序,以現代化與環保相結合之概念,將道教文化傳播到社會各層面。

他認為道教教義取自老子的《道德經》作為範本。道教最重要是清靜無為,所謂「無為而治」。有一個經文「清靜經」,就是勸人如何心境清靜,便會沒有煩惱。

凡事不要執着,珍惜自己的生命,最重要講求內心的世界,這就是道家的修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