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27日廣州火車站旅客乘車返鄉。記者敖敏輝攝

(記者 敖敏輝 廣州報道)出於防疫需要,今年國家、省市均倡導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返鄉人員須持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鍾南山院士也在官方宣傳片中稱「謝謝過年不回家的你」。有國家號召和權威專家的呼籲,社會和網絡上輿論似乎出現了一種偏差,認為堅持返鄉的人是唱反調、給國家添亂,甚至上升到道德層面。一些地方在政策措施上層層加碼,亦間接助長了這種風向。

筆者對此持否定態度。堅持返鄉至少說明了他是一個對家、對父母妻兒重親情的人,這種樸素的、真摯的感情,同樣值得尊重和尊敬。

「非必要不返鄉」,哪些是必要,哪些是非必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故事,無法一概而論。兩年沒有與父母一起過年了,想念年邁的雙親而回家,算不算必要?每年只能春節見一次的留守兒女,回家團聚算不算必要?疫情中加班加點,積极參与復工復產,累了回家過年休假與團聚,算不算必要?在筆者看來,這些都在情理之中,都算得上是「必要」。

除了中高風險地區的人員,還有一些「非必要」也十分顯而易見。比如已在工作地安家,家人都在身邊的,就沒有必要。又比如,父母有條件、也願意反向進城團聚,也可以選擇不返鄉。這些人響應號召不返鄉,值得尊敬。

不過,這也不意味着那些堅持返鄉的人,就應該得到道德上的譴責。事實上,這種必要與非必要,也應考慮家人的需求,而不是僅僅是出於自己的想當然。27日,某社交平台上的一段視頻得到大量網友的關注,湖北荊州的一位農村父親,因為在低風險城市打工的兒子決定不回家,思念深切而流淚,並默默寄了一份家鄉特產給兒子,令人動容。他兒子的理由有兩條:一是政府有倡議,公司有建議,二是沒賺到錢。國家的倡議,反而成為了羞於返鄉團聚的擋箭牌,這實屬不應該。

筆者看來,只要按照有關規定,嚴格按照有關規定佩戴口罩、做好核酸檢測、健康監測,低風險地區人員返鄉,不必給他們上有道德上的枷鎖,應該尊重甚至尊敬這種樸素的情感。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