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兆銘、張振毅(左)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恆諾)新冠肺炎疫情猶如森林大火,平日在火場出生入死的消防員,以及救急扶危的救護員,過去一年「風裏來、火裏去」,處理3萬宗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懷疑及確診召喚,撲滅這場另類大火。消防處最近再成立「Transfer Team」支援設於啓德社區會堂的個案追蹤指揮中心,每日與衞生署醫生聯手處理約百宗個案追蹤工作。消防員及救護員冒着感染風險站在抗疫最前線力抗病毒,即使懷疑有同袍因工作染疫,亦絲毫無損士氣。高級救護主任區兆銘意志堅定地說:「每位同事絕對唔會退縮,繼續服務市民,每一個同事都對工作好驕傲!」 

撲滅疫症刻不容緩,但衞生署早前的人手匱乏,過去的個案追蹤工作滯後,切斷傳播鏈的成效打折扣。消防處遂於本月13日成立「Transfer Team」支援個案追蹤指揮中心,每日早上8時半至晚上11時無間斷與消防處控制中心及醫管局聯絡,協調救護車將確診者、初步確診病人,及有病徵的緊密接觸者送院治療或接受檢測,並安排其他緊密接觸者入住檢疫中心。

去年處理逾3萬宗新冠召喚

「Transfer Team」由12名防火總區人員組成,每日與原本負責有關工作的衞生署醫生一同處理約100宗個案,署理助理消防區長(管理組)張振毅表示,現有人手足以應付服務需求,並會每日留意最新疫情,一旦未能即日清理所有新增個案時會靈活調派更多人手協助。

消防泵車上備有不同的滅火救援裝備,以及自動心臟除顫器等急救工具,以應付一旦發生未能預期的特殊情況。 消防處供圖

消防處的救護員過去一年亦站在抗疫最前線,並冒着被傳染的風險運送新冠肺炎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高級救護主任區兆銘表示,消防處去年共處理超過3萬宗與新冠肺炎相關的懷疑及確診召喚,截至上周一(18日)更合共處理逾8,300宗涉及確診患者的召喚。

救護服務需求在疫情前已經十分龐大,據消防處的年報資料,救護總區前年合共處理逾82.2萬宗召喚,即每天平均2,252宗,為免影響一般救護服務,消防處亦在疫情初期已經出動「特別支援隊」(SSU)處理「世界夢號」郵輪懷疑有船員受感染的事件,而隨着疫情在社區爆發,SSU更成為運送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和轉院的主力部隊。

除了懷疑及確診個案外,前線救護員亦不時要參與爆疫院舍的撤離行動,區兆銘指有關工作一般都十分緊迫,如何調配人手同樣會為消防處帶來挑戰,特別是他們到場後亦可能面對不同情況,例如上星期四的一次老人院撤離行動碰上長者食飯時間,令行動需要稍為推遲才開始撤離。

同袍確診 未損士氣

前線救護員亦因為接觸有較高傳播風險的檢疫者及不同傷病者,處方已為同袍提供足夠個人防護裝備,但區兆銘指他們並不是每次接獲召喚前都清楚知道傷病者是否受感染,有時只能靠到場後搜集資料作靈活評估,決定是否使用更高規格裝備,工作面對不少風險,「無可能一出去就全套個人防護裝備,如果跌親、扭親都全套(裝備)可能會阻礙救援。」

過往亦曾有救護員搶救新冠肺炎患者後確診,感染原因不排除與工作有關。不過,區兆銘強調所有救護同事的士氣從未受損,之後必定會繼續謹守崗位,「見到好多鼓勵,市民都好肯定我哋應對及支援疫情工作,每位同事𠵱個時候都絕對唔會退縮,繼續服務市民,每一個同事都對工作好驕傲!」

應變隊駐守候命 防疫又防火

「快速應變隊」會定時在檢疫中心外圍巡視,檢查消防設施,確保遇到突發事故時能即時有效處理。消防處供圖

滅火救援工作一向極具挑戰性,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有關工作變得難上加難,各個檢疫中心一旦失火,駐守的消防員除了要如常進入火場撲滅火種外,亦要在極有限的人手資源下有效疏散檢疫人士,並確保他們不會與中心內的工作人員有接觸,防止造成交叉感染,難度極高。

消防處過去一年因應政府在不同場地設置檢疫中心而成立快速應變隊,成員由三個行動總區人員自願參與,每日分成兩隊24小時駐守檢疫中心,隨時候命提供滅火及其他緊急救援服務。

首支快速應變隊由去年3月2日成立至今合共處理約200宗不同召喚,當中包括火警,消防處署理助理消防區長(管理組)張振毅表示,檢疫中心與一般住宅有很大分別,他們的工作目標雖然同樣是滅火,但需要考慮的因素眾多。

「竹篙灣檢疫中心試過有嘢着火,處理火警方式其實大同小異,但一響火警鐘,現場檢疫人士會驚,我哋點樣喺有限人手下處理咁大量檢疫人士呢?單係今日,竹篙灣有800人接受檢疫,我哋每更嘅快速應變隊係得6個同事,就算加埋民安隊,都係得20人至30人。」張振毅指,他們在檢疫中心內進行疏散時必須有效地分開檢疫人士與場內其他工作人員,以免出現交叉感染。

張振毅表示,快速應變隊人員除了必須要熟讀專門為檢疫中心工作環境而寫的工作指引外,由於每個檢疫中心的環境都有不同,他們亦會每日進行最少7次消防安全巡查,以了解不同消防裝備所放置的位置、了解相關設備的狀態及操作方式,並加強與同樣在檢疫中心內工作的衞生署、醫療輔助隊及警方等不同政府部門人員合作,以確保一旦意外發生時有能力迅速應對。

責任編輯: 許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