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敦「受限區域」經過44小時封鎖禁足之後,昨晨開始恢復正常生活。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圍封強檢切傳播鏈防擴散 再禁足更果斷勿漏消息

為堵截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特區政府日前首次向佐敦「受限區域」發出禁足令,區內逾7,000名居民禁足在家44小時後,昨日凌晨終於「解封」。居民難掩喜悅落樓呼吸新鮮空氣,直言該處擺脫「疫區」惡名,禁足兩天「抵晒」。今次禁足獲益良多,為該區共篩出13名確診者、防止病毒傳播至其他區;首次禁足亦難免有美中不足處有待改善,專家建議政府下次禁足可更果斷決定、改善消息發放做法,以及藉禁足順便檢查屋宇渠管,徹底杜絕傳疫隱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費小燁

【顯成效1】揪疫13宗 符合預期

佐敦「受限區域」約7,000名居民在過去幾天先後接受病毒檢測,找到13名無病徵確診者,呈陽比率為0.17%。翻查特區政府過去幾次大型檢測計劃的數據,去年9月進行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178萬人參與,找到46名確診者,呈陽比率是0.002%;「強制檢測令」的呈陽比率為0.09%,均低於今次封區的呈陽比率。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好多病例的病徵都很輕微,例如輕微咳嗽、喉嚨痛或發燒,患者起初不以為意,如果沒有封區強制檢測亦不知道已染疫,社區的爆發亦不會停,「到時大家不要期望農曆年假的個案會好低。」

【顯成效2】切斷疫鏈 防止擴散

政府今次字面上在「受限區域」找到13宗確診個案,實際意義上卻預防數以倍計傳播鏈擴散。以近日爆疫的藍田麗港城為例,其中一個爆疫疑似源頭是該大廈確診保安員,他本身居住於疫區之一的油麻地新填地街,如果政府更早封區強檢篩出患者,麗港城或許不會累積10名住戶染疫。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佐敦疫區的隱形確診者有機會進入社區,反映有需要採取封區行動堵截病毒源頭擴散。「可見若不對症下藥,便會導致隱形患者在其他社區散播病毒,令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他又認為,第四波疫情原本已經壓制到每日新增20多宗個案,但由於油麻地佐敦出現區域爆發而導致大幅反彈,政府不能坐視不理。

【顯成效3】安排理想 速摘疫帽

在佐敦「受限區域」經營水果檔的林先生表示,「我覺得今次封區意義重大,大家做完檢測,揪出確診者,做晒清潔,安心好多,希望政府可以有魄力,總結今次經驗,在新年前快刀斬亂麻。」他表示被禁足期間,政府已提供足夠的糧食,他原本以為要禁足三四天,沒料兩日就搞定,「只需兩天忍一忍,佐敦已經能藉此摘掉『疫區』的惡名,現在佐敦是全香港最安全地方,市民多多返來買餸。」

居民黃小姐則表示,封區後安心晒:「(封鎖前)聽到消息,馬上趕去買夠兩日餸,所有影響唔大。街市商舖現在可以開返都好開心。」她認為,打工仔一般周六日放假,政府選擇周末封區已將影響減至最低。。

【待改善1】盡早行動 收穫更大

今次史無前例的封區,給予政府部門和市民一次演練機會,當中或有不足處有待改善,其中時機把握最為關鍵。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疫情爆發以來本港有不少感染群組,但在佐敦區於短時間內出現逾百人感染是第一次;加上發現區內大廈有九成污水對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一切都已經「證據確鑿」,政府封區有理。

他認為,倘若政府於本月第二個星期已宣布圍封爆疫小區,效果更佳。「如果政府提早一兩星期行動,預計『受限區域』內陽性比率將由現在0.17%,升至2.5%。」

「受限區域」的居民也支持「速戰速決」,該區肉檔檔主穆先生稱:「一周前就應該封,我們捱了十天未封,又沒有生意,都沒有人逛街。早啲封,我哋早啲復業,大家都安樂。」

【待改善2】封鎖消息 提速檢測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政府封區消息外洩後,佐敦「受限區域」有1,000至2,000名居民漏夜「走佬」,若以0.17%的呈陽比率推算,這些漏網之魚當中有三四人或帶病毒,呼籲他們盡快接受檢測,以免將病毒帶到其他社區。

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也認為,政府在消息發布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我可以講今次封區檢測的行動是及格,但如果可以做得更快,例如在行動未開始前的24小時,已經有很多消息,有時會令消息混亂,有時令當區居民不知道怎樣應變,有些甚至離開。」他建議,日後封區的話,決策及執行都要加快,「由決策到封幾小時內要完成,相信效果會更理想。」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則認為,若今次「受限區域」能使用快速檢測,加快檢測速度和結果出爐時間,便可以縮短圍封時間,毋須封鎖兩日之久,期望政府吸取經驗,快速動員人力物力,將對居民的影響減至最低。

【待改善3】檢查渠管 檢控違規

特區政府今次於佐敦圍封「受限區域」進行強制檢測,無疑是能及早找出確診患者,但區內舊樓與「三無大廈」林立,當中不少存在喉管問題。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指出,該區域內的污水檢測多達90%呈陽性,促請政府在今次圍封行動後檢討如何加強對「三無大廈」的規管,同時要做好檢控工作等,以改善環境。

他解釋,「三無大廈」存在不少劏房,不單人口密集,喉管或衞生環境也可能欠妥,即使相關的大廈居民已接受強制檢測,日後重返住所,病毒也可以再返回社區。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鄭泳舜亦於同一個節目上指出,即使今次圍封行動有成效,但其他社區仍有隱形傳播鏈,因此促請政府盡快在油尖旺碧街一帶及其他多確診個案地區,加派流動檢測車,讓市民進行檢測;同時應加快監測高風險地區樓宇污水的病毒量,並安排有環境污染的大廈居民進行撤離檢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