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昨日香港股市一度突破30,000點,是自2019年5月以來的新高,對在此期間經歷社會暴動及世紀疫情的香港而言,無疑是一個令人鼓舞的訊息。然而,美國政權交替可能引起的國際政局動盪,加上新冠疫情走勢未明,亦令環球市場增添變數。同時,股市暢旺但未見經濟受惠,香港結業潮湧現及失業率持續上升等,處境極為嚴峻。政府不能再漠視業界需要,應當盡快推出針對性的第三期「保就業」計劃與局部復業,以解商界燃眉之急。

疫情打擊本港消費氣氛及經濟活動,影響反映在就業市場上。政府日前公布,最新失業率升至6.6%,創近16年新高。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等與消費及旅遊相關行業遭受重創,合計失業率更升至10.6%。

需向企業提供更多援助

百業受挫,不少商家想趁農曆新年檔期刺激消費,怎料近日疫情反覆,政府一度宣布取消花市。然而,考慮到檔主銷售訴求以及市民買花需要,當局最終決定重開花市,但需將攤檔減少一半,並透過科技監測人流,期望抗疫同時照顧經濟需要。

政府願意聽取業界及市民訴求,在做好預防措施下恢復年花銷售,不失為一個折衷辦法;但長遠來說,政府必須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財政援助予企業,才能幫助他們度過這百年一遇的經濟寒冬,及迎接未來的經濟反彈。

結業潮勢必拖累經濟

去年政府提供了兩期「保就業」計劃,讓不少中小企得以喘一口氣,但計劃於去年11月結束後,裁員數字與破產個案顯著回升,更有可能於新春前出現新一波結業潮。即使並非直接受到衝擊的行業,也可能會因前景不明朗而加快業務重組和人手調整,不但進一步打擊就業市場,亦會阻礙市民消費回暖,拖累經濟復甦,形成惡性循環。

有見及此,政府應積極考慮推出針對性的第三期「保就業」計劃,為有需要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財政補助,阻止失業率進一步上升。事實上,本港的財政狀況與其他地區相比並不算差,政府可以在已經推出為期6個月的「保就業」計劃下,借鏡新加坡、英國和瑞典等地提供至少9個月僱傭補貼的做法,向合資格的企業提供多3個月的財政支援。此外,政府可根據不同行業的具體情況和需要,釐訂合宜的補貼比例、申請條件和資助期限,讓各行業能夠靈活調配資金,維持日常運作與人員安排。

局部復業紓困助復甦

事實上,自第四波疫情爆發以來,多個行業已被迫停業數月,如果再不盡快復業,結業潮將進一步惡化,今年首季失業率甚至會升破7%。因此,政府應以「精準防疫」的方式,容許風險較低的行業在做足指定措施後復工,在不加劇疫情之餘,藉此改善經濟狀況。

其實新冠肺炎來襲後,廣大市民都迅速適應新常態,至今已有一定的抗疫知識,反而過緊的防疫措施或會導致「抗疫疲勞」,減低民眾遵守防疫規定的意慾。若政府能適當地放寬營業限制,加上「保就業」計劃補助,定能減低失業率,紓困利民,為未來的經濟復甦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