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余韻)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日前表示,由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擔任合作媒體的中國首輛火星車全球徵名活動已經完成了初次評審,選出10個極具特色的名稱,並由即日起,全民可透過百度App平台進行網絡投票。負責研發搭載於火星探測系統上的關鍵儀器「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的理大學者表示,是次活動有助普遍市民接觸高端科技,亦能引發青少年對航天科技的興趣。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是次投票活動是推廣科普教育、國民教育的大好機會,呼籲學界積極參與。

據了解,是次活動共收到來自全球各地的有效提名39,808個,當中不乏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深厚內涵的名稱,亦有提名糅合了首次火星探測的理念和技術特點,亦有提名展現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祝福及期望。經過初次評審後,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風火輪、追夢、天行、星火等10個名稱入圍中國首輛火星車的命名範圍,市民可於即日起至2月28日期間,通過百度App平台進行網絡投票。

中國首輛火星車上的「落火狀態監視相機」由香港理工大學團隊研發,負責領導項目的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講座教授(精密工程)兼副系主任容啟亮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能參與是次「探火」活動感到榮幸,希望該項目能順利進行,取得科研成果。

容啟亮笑言,航天科技是「極品的追求」,對品質的要求遠高於日用、工業用,甚至是軍用的層次,故是次票選命名活動有助提升市民對高端科技的認識,學界應該鼓勵學生參與是次活動,盡早帶領他們認識航天科技,引發他們對科研的興趣。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常務委員會副主席黃錦良表示,是次活動非常特別,廣大市民除了能票選心儀的火星車名字,有份參與的學生亦能從中了解更多火星車等科普知識。本身是教聯會主席的黃錦良提到,正透過該會網絡進行推廣,呼籲中小學校長鼓勵學生參與,作為科普教育的一環。黃錦良建議,教育局亦可藉此機會進行國民教育,配合國家的航天科技發展,幫助學生認識祖國,從而增加他們的國民身份認同及歸屬感。

網絡投票結束後,將由評委進行終審評審,選出中國首輛火星車名稱的前3名,並與公眾投票得分按照1:1加權計算,確定排序前三甲並按程序報批,最後確定中國第一輛火星車名稱入選方案,並將會於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着陸火星前擇機公布。